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色城地处右江流域中心,是近代广西西部最大的边陲重镇。近代百色城的兴盛,促进了右江流域城乡交通的发展,扩大了右江流域壮乡圩镇的规模,引发了右江流域壮族商品经济的起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名人馆永久陈列的新徽派版画作品《巢湖颂》,以木刻原板版画的形式呈现了安徽巢湖流域的自然人文风貌,这一鸿篇巨制再次向大众展现了徽派版画的新成就。《巢湖颂》蕴含了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对进一步传承发展新徽派版画和弘扬"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当今安徽城市精神内涵与文化品格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及其驱动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QAP方法,分析2018—2022年汾河流域区域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区域经济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空间影响,建立协同机制;空间关联网络中各主体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空间相邻性、产业结构及投资规模是汾河流域区域经济联系空间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柏胜 《大众商务》2010,(10):26-26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原本具备一定旅游业基础的岷江流域,如何更好的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该区域的灾后重建状况,通过探讨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综合考虑了未来交通改善给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指出岷江流域的旅游业恢复重建,应该在流域整体开发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原本具备一定旅游业基础的岷江流域,如何更好的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该区域的灾后重建状况,通过探讨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综合考虑了未来交通改善给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指出岷江流域的旅游业恢复重建,应该在流域整体开发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就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关系而言,本文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是湖南传统商路对应传统经济时期;五口通商至岳、长开埠是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衔接时期;岳、长开埠之后,是湖南传统商路与近代经济的断裂期.传统商路的近代转换又推动近代经济演进.从历史演进来看,湖南传统商路并不是湖南经济近代化启动的阻碍物,而近代湖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传统商路方式,形成新的经济与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7.
以京津冀150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交通可达性和区域经济评价模型,借助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探讨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京津冀县域交通可达性形成以京津石为中心的高值区域,基本向山区、南部平原递减;县域经济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京津唐廊地区县域经济水平较高,燕山—太行山区、冀中南平原县域经济水平较低;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具有高度耦合特征,协调度差异较大,形成高度耦合–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等5种耦合协调类型,74%的县域单元属于高度耦合–轻度、中度失调类型,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廊和石家庄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严德成 《现代经济》2007,6(10):41-42
以义博会为龙头的义乌会展业快速发展,为浙中区域经济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义乌会展业将从区域投资、交通旅游、就业、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等方面进一步黏合浙中区域内部经济资源,形成浙中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1-2010年漓江流域11个市县的旅游总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异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其旅游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漓江流域各市县旅游增长对其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不尽相同;漓江流域各市县旅游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双向的因果关系,表明不仅旅游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区域的经济增长也推动着当地的旅游增长。  相似文献   

11.
流域经济是引领未来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和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布局的基本方向并取得重大成就,但二者协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尝试从实际情况入手,梳理我国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六重困境,结合相关理论理顺政区与流域的边界、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民生与经济的协调等三条线索,从强基础、调结构、转思路、深改革、增福祉五个方向寻求破局之法,促进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在协同发展中凝聚共识,实现和谐、合作、公平、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各地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交通可达性的改善,轨道交通改变了土地区位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沿线及站点区域房地产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城市空问结构调整及区域功能优化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是应用空间引力模型从不同区域层次对轨道交通与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空间效应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从经济圈层次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对城市房地产的空间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城际交通及经济发展最好的长三角3省市、广东省及京津冀3省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了城际交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大小和单位交通投入的经济产出。提出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城际铁路客运网络系统,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14.
田峻峰 《全国商情》2009,(19):125-128
中国近代东北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关内经济。近代东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金融业较为完善的发展推动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东三省官银号是近代东北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省银行,对开拓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起到不可否认的作用,在近代东北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对东三省官银号发展状况及其业务职能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东三省官银号四大主要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性质上具有差异性;业务职能具有双重性;组织管理的严密性;衰亡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向内陆自由贸易港升级。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应具有“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和“内陆港”的属性,需要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道体系及其高效运营机制,形成内陆港协同开放体系,整合和拓展开放型经济功能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为便利和开放水平最高的内陆开放平台,“内陆枢纽港→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港”是其可行的建设路径。当前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体处于从内陆枢纽港向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发展的初期阶段,要着力建成以国际陆上大通道为核心的对外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持续创新海关监管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开放型经济功能区的建设瓶颈,不断探索以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活动,并日渐成为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新一轮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区位、交通、经济、资源、政策等方面显示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已具备充分的条件。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大力推动三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同城化的发展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发展策略和完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