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31个有代表性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有1处,占3.2%,说明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小;属于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点)分别占3.2%和19.3%、58.06%、12.9%、6.45%.建议福建滨海城市在保护前提下,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并优化组合富有生态内涵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讨论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然后结合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每种类型中所能开展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活动两方面因素,尝试性地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作6个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生态旅游价值及资源赋存状况作出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前南峪人工重建自然生态系统的现状 ,对前南峪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提出了前南峪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生态旅游规划方案以及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西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也有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然后进行了定性评价,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进行了构想,有助于探索广西滨海旅游发展的途径,促进广西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5级Likert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建立滨海旅游目的地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并以海南三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诚信度等4个因子主要决定了游客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水平;②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对综合评价的解释度较高,比较重要;③三亚在旅游资源因子上的得分最高;④三亚滨海旅游在餐饮业方面游客评价最低,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新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是全球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内涵丰富的旅游活动体系。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到目前为止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仍然没有统一。在检讨学者对生态旅游认识、理解、实践的基础上,从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旅游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3个目标,也是3个基本要求或条件。它具有经历、资源、生活三重质量,是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大连"的发展思路要求树立"大旅游"意识.生态旅游代表着当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优化大连旅游的资源结构和产品体系.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这为大连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搞好生态旅游规划,突出自然美学价值,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并且面向青少年和家庭旅游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渐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山包湿地不仅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景观多样化、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亚高山沼泽湿地景观、作为黑颈鹤主要的越冬地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而且拥有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机遇,大山包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存在湿地面积减小、旅游管理与服务设施不完善、湿地动植物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和社区参与性不高等问题。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以促进大山包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烟台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蓬莱景区形成了旅游优势区,其他诸多的景点因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没有达到相应要求而形成了旅游非优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岛型非优区资源的评价体系,以烟台养马岛和芝罘岛为代表,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景点的资源赋存情况进行分析。结论是两者都具备较高的资源吸引力,资源开发上的欠缺是致其成为非优区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基础服务设施、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统筹规划力度,挖掘和利用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旅游非优区海岛旅游资源,促进烟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旅游资源概念发展过程、类型入手,从中分析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并根据这些属性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义,最后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