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的诗,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王诗不仅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的情思,又渗透了深刻的禅思体悟,因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美与自然美和谐统一的纯美境界。在他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明精致的画面,又有飘渺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这种镜花水月般的诗歌意境表现的是诗人静观寂照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优美,是以动写静,喧中求寂,超以象外而入于诗心的空明与寂静之禅悦之境。虽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但像王维那样直接契入空灵禅境的并不很多。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晓楹 《魅力中国》2014,(18):116-11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淡雅,意境空灵宁静。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这与他在诗歌中所运用的色彩有一定的关系。王维在诗中多采用青、白、红和水墨色描景状物,对于其青、白和水墨色的用法,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分析。但对于红色意象的运用则较少提及。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联系王维的从官隐逸之路浅析王维红色意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3.
从石涛美学、王维山水田园诗悟"静",体会"静"能给予人的思考空间,在恬淡、平和中与自我反窥的状态下厘清、思考,方显真性情。从"静拙境,而朴意含远;静观心,而意韵藏神;静近幽,邀禅意自现"三个角度阐述"静"与禅意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维以其诗名盛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纵观王维的一生,青年时他豪情满怀,充满济世之志,挥墨书写咏政诗,边塞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为世人广为流传。中年时他归隐山林,在佛理和山水中纵情余生,自然的山水风光与禅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赏诗便是观景,观景亦能悟佛,悟佛才知人世的道理。透过王维的诗与禅趣,静析鉴赏其对世间万物在宗教思想高度上的思考与创作。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和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代表作《当你老了》以朴实的语言,抑扬的韵律,唯美的意境征服了读者的心。《当你老了》这首诗,具有语言的朴素之美、和谐的韵律之美、伤感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创作中,唯有将真善美与真性情进行充分的表达和渲染其所具备的艺术之美才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7.
吴秋梅  张洪 《重庆与世界》2013,(10):58-60,70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散文虽不如他的诗歌成就斐然,但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体现出盛唐散文由骈入散、骈散相间的过渡色彩,以诗意入文境,题材的多样和体式的创新,以及以佛语入文等,在盛唐散文史上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文学是相互渗透、交错发展的。佛道二教在唐代高度繁荣鼎盛,佛教的空明、寂静、圆融之境,道教的清虚、灵动、神仙之境,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营养。唐代山水诗人从佛道教义中汲取养分,融情与景,丰富了山水诗的审美意境,别具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正> 赵公庭是一个不事张扬、默默于艺术创作的人,而他的山水画却能让人怦然心动,看一眼便能铭记于心。那画中的意境让你激动,勾起你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欣赏赵公庭的作品,你会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谐的美。他或是用明丽、温馨的色彩语言,把人们带进和谐宁静如同诗一般的境界;或是用墨块和线条勾勒塑造山的险峻与水的广阔,给你视觉上的冲击与和谐的美感。赵公庭平时注意研究古今山水大师的作品,通过临摹辨析,取其精华,转为己有。同时"外师造化",数上黄  相似文献   

10.
付冰 《黑河学刊》2010,(9):45-46
从王维《终南别业》独特的抒情视角和写景况味,挖掘其以禅入诗,以禅喻诗,诗与禅相互交融的特点,引发出“云”是维系禅诗共同特点的理想中介的判断。继而从唯物主义观点来论证分析“云”与“人”的思想个性、诗人的生活经历、文章的审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雄锋 《理论观察》2010,(1):124-126
王维孟浩然乃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冠冕,二者将山水与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诗风淡雅,意境清新,思想纯清,是他们诗歌的共同特征。然细品二者山水诗亦有别,其仕、隐、游、禅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使其在同中亦有别,在志趣,格调、空境、意兴上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浓厚的禅味.这得益于他中后期吏隐与禅隐的统一,也得益于他自觉将禅的观照移入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3.
梅荣 《魅力中国》2010,(4):165-165
当弓箭进化为导弹,喧嚣取代了宁静,潮起潮落的新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古代诗词仍如长江黄河般延续,这种延续将一如既往,正如人类文明和一切美和善的浓缩,观之文字入眼,读之韵味入声,沐浴在想像的意境之中,真有“沉醉不知归路”之感。《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孟浩然的诗清新俊逸,流畅华美,广为流传。有些诗作口语入诗,语淡而味浓,彰显其浓厚的生活底蕴与超脱闲适,隐逸自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山水田园诗虽不乏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是人文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而西方则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结果;在主题方面,中国侧重于政治思想或隐逸倾向,而西方则偏重于宗教和爱情;在表现形式方面,中国推崇含蓄意境深远,而西方诗歌则是直白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何祥 《魅力中国》2009,(36):187-187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中国园林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欣赏性,抓住自然生活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挥洒自如,创造了趣味盎然的山水田园风格。通过对灵空、悠远、荒寒等意境的创造,展示了旅游美学的独特风格,是对现代旅游美学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我们用全神贯注的审美态度,对张悦鸣的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观照,就会进一步发现作品所具有的空灵之美。如果说静寂是禅意在作品中的外在表现,那么,空灵就是禅意赋予作品的内在精神。"禅是动中的寂静,也是静中的极动",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诗意与独特的审美形态。在欣赏张悦鸣的作品时,我们透过静寂的外在形式,在到达凝神观照、物我两忘的审美陶醉的时候,就可以窥见深层次的艺术意境中不离此岸又超越此岸的禅意。他  相似文献   

19.
春日问茶     
黄杨 《环球财经》2013,(4):122-123
茶中亚圣卢仝有诗:“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莆,先春抽出黄金芽。”这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中国人在饮茶之时,通常融入佛教之空灵沉静、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之雅致合蓄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07,(5):14-15
道教官观建筑优美,其仙境般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之美。她那构思奇特、多样而统一的古建筑;有无相生、曲直互变的景点布局;造型别致、寓巧智于古朴的文物;以及那意蕴深邃、闪耀着中国古典哲理光辉的道家思想文化遗产,所有这一切与自然景观浑朴天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道教宫观仙境般的景色,使之刚劲中有柔和,端庄中有飘逸,变幻中有神奇,古朴中有典雅,平静中有奔放,给人以多层次、多角度、情新隽永、飘逸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