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饰是社会心态变化的晴雨表.新中国初期,旗袍、西服等装束逐渐在社会生活中消匿,以列宁装、干部服为代表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广为流行,并在城市中出现了罕有的服饰趋同的现象.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了该时期种种特有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牛海霞 《魅力中国》2013,(25):61-61
社会个体和不同社会群体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心态主要包含社会个体心态和社会群体心态两个层面的涵义。前者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来讲,是指社会个体成员基于自身的社会见识、价值判断等对当前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等所持的心态。个体心态控制个体行为,其本质是在一种具体的个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一种心理机制;后者是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是指由社会个体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基于某种有共同群体属性的价值尺度、发展理念等,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或整个社会状态所持有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社会众人心态,源于个人。却又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累加,而是具有自身特质和功能的一种新的社会心态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信任缺失现象在不同领域出现,信任危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特点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社会信任心态在对人际关系、政府公共机构、市场经济组织以及媒体信息等方面的表现具有不同特征,针对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现状,需要从社会信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意向三个层面引导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文明交融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国时期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服饰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剧变,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随着新史学兴起,更多的学者注重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大众的日常生活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研究更加丰富。通过对这些研究的系统梳理,力求展现新世纪以来民国服饰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5.
叶檀 《新财经》2008,(3):48-49
透过经济学家挨骂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市场与行政的博弈、市场内部的扭曲,以及经济学家与民众同样扭曲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政治、文化、道德三个方面调查了西藏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问题,认为西藏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现状与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特殊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现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南苗族服饰的图案稠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苗族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载体,是苗族历史的存根.西南苗族服饰其款式特点、社会功能、艺术品味几方面在苗族服饰中颇有代表性,呈现出苗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审美意境,实现着苗族服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南苗族服饰的图案稠密、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是苗族认识自然与社会的载体,是苗族历史的存根.西南苗族服饰其款式特点、社会功能、艺术品味几方面在苗族服饰中颇有代表性,呈现出苗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审美意境,实现着苗族服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中国报道》2011,(7):92-93
在中国,许多人都知道“59岁现象”——国企老总们在接近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这一现象却更为普遍。许多年轻人在20多岁时,学习工作有激情,踏实肯干,心态较平和,  相似文献   

11.
赵璞 《魅力中国》2014,(20):121-122
彝族服饰是彝族生活的写照,历经长期的演变,逐渐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彝族服饰具备了不同支系外传识别功能、职业标识功能、地位识别功能、年龄识别功能、婚否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霞 《魅力中国》2014,(19):96-96
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同属视觉艺术,舞蹈服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舞蹈中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在中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舞蹈服饰形象,既与舞蹈艺术交相辉映,又成为中华服饰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服饰和舞蹈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有着相通的艺术语言。舞蹈与服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靠舞蹈服饰得以升华,而舞蹈服饰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充溢生命。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事件管理中要兼顾群体原生消极心态和次生消极心态,其中切断其转化路径、破坏其转化条件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继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蔡雅慧 《魅力中国》2011,(2):117-117
本论文从苗族鼓舞的产生与发展追溯了苗族的历史、环境、宗教以及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民族心态,并由这种心态,引申到苗族鼓舞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之后把落脚点放在鼓舞表演这个实质性问题上,也就是解决如何将这种民族心态运用到鼓舞的表演中去。提出从继承舞蹈中的民族心态去把握民族舞蹈的灵魂是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上一篇,我们谈了服务精神,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归零的心态。 这几天,有弟子跑来看我,和我说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这些年全民PE,很多中小企业驾云上市,上市之后这些高管虽然套到了现金。  相似文献   

16.
闫晓萍 《黑河学刊》2013,(6):186-187
对社会心态的解读有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向,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心态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社会心态概念的解读成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心态的基点。社会心态的概念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社会心态是个体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宏观心理关系,是围绕个体需要上下波动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心理状态。简言之,社会心态是指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围绕人的需要个体与社会相互建构的伴随社会发展始终的宏观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7.
王盈  班晓青  常雪梅 《魅力中国》2014,(13):120-120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艾,是一种社会成员普遍心理情感和民族精神实质的文化形态。藏族服饰文化,是盛开在雪城高原的一朵奇葩。一方面体现了藏族人民历经数千年在青藏高原上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以及藏族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本文根据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基本特征.从服饰色彩、服饰的图案纹样、服饰的佩饰以及服饰中数字的广泛运用几个方面.来探讨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及其所体现出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云龙 《新西部(上)》2013,(7):107-107,93
宋代十分重视恢复汉族服饰传统,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程朱理学”在当时的哲学体系中占有统治地位,对服饰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服饰呈现出质朴、典雅的“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9.
理学是宋代重要的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同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也彰显出宋人独特的审美观。从南宋服饰的时尚消费现象入手,探讨理学从学术思想到审美习俗之间距离,进而说明理学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实际并不像某些学者想像中的那么严重,过分强调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忽视服饰自身的发展规律会妨碍我们对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隋静 《魅力中国》2011,(21):342-34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商务活动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女士在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服饰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体的服饰不仅能美化一个人的外表,还能反映着装者的个性、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