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报警是一种新的报警形式,但目前短信报警技术并不完善,特别是短信报警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影响了这一新的报警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在诸多法律问题中,短信报警技术中涉及的行政行为法律问题,与公安机关接处警等具体行为密切相关,是短信报警是否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该文主要依据短信报警技术自身的特点,讨论了短信报警中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以期有助于短信报警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完善短信报警技术,使其可以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2.
法定程序这个概念普遍存在于我们立法规定中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等来明确地解释什么是法定的行政程序,理论上对此也意见不一。行政行为在程序上的违法,应当产生否定法律后果,这是最起码也是最浅显的道理。但是,当法院通过具体的判决形式来否定该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时候,法定考虑的因素就不仅仅是该行政行为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3.
凌薇 《湖南经济》2002,(5):45-47
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法律设定的条文比较简单,有不少问题认识不一。笔者仅对实践中遇到的两个争议较大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关于非诉行政案件申请执行的条件非诉行政案件申请执行的条件,包括实质性的条件和形式上的条件。实质性的条件即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当然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形式上的条件,则是指申请的主体、申请的对象、标的、申请的时间以及受申请的法院等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本文重点探讨形式条件中申请时间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适格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实体性条件,不仅应该从行政法律关系入手,而且还应该从民事法律关系入手,即还应该考察作为非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是否存在受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拘束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说,凡是与被申请人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相对人,都是适格的行政复议申请人;或者虽与被申请人之间不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但他与被申请人的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受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拘束的民事法律关系,那么,作为申请人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是《行政复议法》中所谓的被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人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所谓的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即适格的行政复议申请人。  相似文献   

5.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属于行政许可的一种形式,也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的事业单位针对具体事项是否准许所做出的法律行为,它是有效地干预和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实质上是,就这一事项是否成立所做的一种判断和决策。当今世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审批这种行政管理方式,但只是一种辅助方式,不占主导地位,涉及的范围比较小,针对性强。而在我国,审批仍然是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这种制度曾为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资源的开发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审批的事项过多,事无巨细,方…  相似文献   

7.
黄垣 《黑河学刊》2008,(2):102-103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同样会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此种损害,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以法律形式确立这项赔偿责任,对于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和行政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胡奕萍 《宁波经济》2004,(8):31-32,36
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行政权力的触角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由于目前行政法规不健全、行政体制不完善、行政监督不到位等原因,致使行政过程中出现法律地位错位、行为错位、角色错位等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完善体制。  相似文献   

9.
李健 《改革与开放》2013,(11):27-28
<正>一、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的概念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是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行政程序中的一种基本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指当行政主体作出涉及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主体应当听取行政相对人的讲述案情和作出对自己有利辩解的制度。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的法律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国外行政听证制度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所规定。我国1996年制定的《行政处罚法》中首次规定了听证制度,随后的《价格法》以及《立法法》中都相继规定了听证制度。但从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来看,听证制度的内容过于简单,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有关规定加以完善。一、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的范围主要包括两类:1.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在国外,这些行为一般都应当进行听证。比如葡萄牙《行政程序法》的117条规定:规章涉及附加义务、拘束或者负担时,制定…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宁波经济》2007,(6):35-37
手机短信业务的日趋繁荣与法律监管的空白渐显,为垃圾短信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垃圾短信不仅危害手机用户,同时也损害了电信运营商的利益,破坏了和谐的社会环境。从法律角度分析,发送垃圾短信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与行政责任。我国现行的法律对其规范不够,立法的完善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2.
听取陈述和申辩制度,是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行政程序中的一种基本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指当行政主体作出涉及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主体应当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阱述案情和作出对自己有利辩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明慧 《魅力中国》2012,(29):92-92,94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履行其管理职能,同时,依据行政法律规范约束其行政行为的过程。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依法行政中法的概念必须包含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从行政管理实践出发,依法行政应具有依法治党、依法治政、依法治事三个层次。依法行政作为一种宪政原则与行政管理模式,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现代国家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行政管理改革的巩固与完善,都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的程序,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方式违法、步骤违法、顺序违法和期限违法。行政程序违法的原因主要有立法不完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和监督不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冰 《辽宁经济》2004,(10):27-27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看,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主体看,其涉及政府各个部门及所有企业和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可分为三部分: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体系。政府信用体系是指公开、透明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政策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等等,通过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创建诚信服务型政府。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相结合、便民、高效的原则将充分体现在各级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中,政府的信用也将与之逐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发送和接收短信。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移动电话短信息作为证据的案件不断出现。移动电话短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进入了诉讼领域,对传统的证据形式提出了挑战。在诉讼中,如何对其定性是证据理论和实务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证据理论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颜艳 《中国经贸》2010,(24):260-261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对于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消除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详细的讲述了行政事业单位现行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我党、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或重点问题。作为行政机关,在本质上应当是行政法意义上的执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赋有特定的行政职能,而行政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来进行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与原来工业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明显地具有了滞后或不适应性。新的经济时代的产生和发展,定会产生出一系列的不同于过去的行政执法方式,新的时代精神、知识社会行政职能要求行政执法方式应当多样化、非权视力化、法治化与公开化!行政执法方式是行政执法内容和行政组织职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不是关系那一个政府部门的,而是关系到政府法治工作全局的大法,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它全面推进我国整个法制建设的发展,为我国建造法治政府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文章从行政法学上的平衡理论、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等角度对土地征用进行考察,探讨具体的改革方法来推动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