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既包括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还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民事欺诈主要是指行为人为了经营,借以夸大履行能力等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当事人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只有在确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此,只有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日益突出,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刑法》虽然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但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仍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文章通过分析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得出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一般标准,并提出实践中如何对合同诈骗罪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4.
刘学臻 《中国经贸》2010,(12):179-180
会计欺诈是指信息优势方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优,而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做出的损害信息劣势方的行为。它是企业管理层操纵会计系统,对所提供信息在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上的舞弊与欺骗行为。文章对会计欺诈行为的相关问题及防范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经济交往频繁,企业因有关人员缺乏法律知识而当当受骗的事例屡见不鲜,为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企业在经济交信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6.
吴家林 《魅力中国》2009,(27):89-90
合同诈骗罪是随着合同制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的犯罪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同作为市场交易的手段,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与此同时,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也日渐突出,案件数量也在逐年  相似文献   

7.
万李 《魅力中国》2014,(25):287-287
虽然我国刑法界对合同诈骗罪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条文并未对合同诈骗罪的一些问题予以解答。本文首先厘定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然后对合同诈骗罪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同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维系经营、规范其微观市场和自身经营活动、参与社会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凭证和前提性行为。但现实中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合同行为不时出现违规现象,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严格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合同体系的重要性。本文即依据《合同法》的规定,针对规范企业合同行为诸环节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民事审判中,诉讼欺诈行为严重危害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有必要构建立体网络对该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诱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取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诉讼欺诈”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危害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行为人自己伪造有关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明,如借据、还款协议、债务担保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履行“债务”;另一种是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的错误或者失误,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再次履行.  相似文献   

12.
价格欺诈行为是不正当价格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行为损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价格秩序,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理应积极回应市场的呼唤,围绕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价格监管工作。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规范上述行为的好“规则”。  相似文献   

13.
孙晓红 《魅力中国》2014,(8):313-313,315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个别单位和参保人员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社保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不同种类社保资金都遭遇到“骗保”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国内某出口商A企业(以下简称“出口商A”)与某印度买家签署了四个农产品(绿豆、奶花芸豆、紫花芸豆)出口合同,合同总价约7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演化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借鉴生物进化过程中"复制动态"的思想,对企业合作中欺诈行为的演化均衡稳定性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若市场信息足够透明,则欺诈行为将灭绝;若市场信息处于黑箱状态,则欺诈行为主宰市场。同时还得出合理的违约金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杜绝企业合作中的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以往学者财务欺诈相关理论、成因、常见手段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审计实践,重点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财务欺诈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产权导刊》2013,(4):78-78
案例介绍:2010年7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购买乙公司一台混凝土搅拌机的合同,型号为JDC500,价款5万余元。甲公司一次性支付了全部货款,并于付款当天取得该混凝土搅拌机。使用两个月后,该混凝土搅拌机出现故障,在维修过程中,甲公司发现该混凝土搅拌机的型号是JDC350,不是合同中约定的JDC500。甲公司多次找到乙公司讨要说法无果,无奈之下甲公司将乙公司告上法庭。经过审理,法院以甲公司超过一年的撤销期间,已丧失撤销权为由,驳回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律师分析:本案中,乙公  相似文献   

18.
杨旭 《辽宁经济》2002,(11):41-41
近年来,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也越来越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成了广大百姓最熟悉的部门法之一。而以王海为代表的“知假买假”的打假人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职业和社会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调: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同时,不应当忽视对商家合法权利的保护。法律,是商家权利的界限,同时也是消费者权利的界限。商家并非是消费者的对立面,我们的社会是由于大量从事商品生产、销售、流通和服务的商人的存在才变得如此富庶和繁荣。因此,只有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法律及法院才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9.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12):143-145
时下,社会欺诈行为泛滥横流,祸及众多。从欺诈主体上看,涉及到各行各业;从欺诈内容上看,从骗钱骗物骗色到骗吃骗喝骗抽;从欺诈对象上看,从爹娘姊妹亲朋好友到熟人生人。有人形容:睁眼一看,中国一“骗”。骗得一些人倾家荡产、走头无路,甚至铤而走险!人与人之间因怕受骗而失去信任。早上出门,家人叮嘱:不怕你遭遇抢劫、杀人,就怕你上当受骗!因为,公开的抢劫、杀人于法不容,温柔的欺骗可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20.
物权行为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合同法》第51条规定了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也并没有妥善解决所有争议。因此,合理解释《合同法》第51条和《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确认及我国民法的法律行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是否选择物权行为理论的问题,应结合传统民法的先有与先见,尊重最低的价值共识,寻求良性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和普遍认可的价值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