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哲学是对人生的个性化智慧的解释,不同的哲学观表现出不同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变化了的社会、世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才能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是发展的,哲学也应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李梦霞 《魅力中国》2014,(27):224-224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社会、人文、种族等因素的影响,演化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重人,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重自然,重逻辑推理,以达到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常彩燕  王静 《魅力中国》2011,(14):316-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在2l世纪的今天,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价值。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正确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发展的学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有助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爻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昕  仁清邓珠 《魅力中国》2010,(6):316-316,287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它们在研究的方法、理论、范畴上既有相似,也有相异之处。“实践”与“实事求是”,“对立统一”与“一分两合”,“与时俱进”与“明经致用’’等概念鲜明地体现了两者强调实践、关注普遍联系、注重动态地看待世界的相似性,也表现出其体系构建、方法论、传承性的差异。结合马克恩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典范,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为借鉴,中国当代哲学应以广泛开放、灵活适应的原则,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世界是无限的,当物质世界还停留在地球的时候,哲学却早已跨越了宇宙。哲学研究的就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思维领域的普遍本质与规律。恩格斯曾经说过:“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现在很多人也接受了这个看法,不过看法本身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发展观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是在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后才真正完成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依据现实国情和社会的发展诉求,提出和形成了解决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问题的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其实质同样首先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  相似文献   

7.
感性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性世界是马克思对世界的指称。马克思对感性世界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的存在,一是感性活动。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感性世界的内涵。马克思的感性世界与哲学教科书中的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并不独立于人存在,而是对象性的存在;感性世界的运动是感性活动,实践是对感性活动的哲学概括。感性世界确立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基础,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文明能够建筑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必须从哲学上加以深刻理解。马克思曾经十分深刻地指出:“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①这就是说,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所谓灵魂,就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也就是指事物的本质。为什么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呢?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明确文明自身的客观要求、哲学的作用或职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把握哲学与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文明,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的急剧变化和知识观念的变迁都不可避免地冲击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由于社会变迁的速率越来越快,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高科技信息技术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化和社会本身的全球化进程;生物技术的发展甚至还可以改变人本身的身体结构和人自身的再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杭州研究》2005,(1):39-42,47
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文件)对新形势下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1.
黄德燕 《魅力中国》2010,(6):318-318,309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欧洲大陆步入中国的上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发展,日趋灵活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实践的重大课题,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同时经历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尺度,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证明世界化维度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相互交融,共同构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杂图景。实现理论和现实的融合、历史和未来的融合、坚持和发展的融合、中国视角和世界视角的融合,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世界化互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征。哲学应该首先是民族性的而不是普适性的,因为不同的民族民族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哲学取向,每一个民族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各自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我们在研究哲学时,应以哲学的民族性为出发点、以不可通约性为基础,来研究比较各国哲学在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对我国的哲学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论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121页)这就是说哲学具有时代性,即哲学是时代的理性和时代的批判武器,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荟萃时代精神的底蕴,反映时代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方法论,推动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历史迈向新的纪元。任何哲学都可以从产生它的时代中找到其赖以存在的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认识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所期望实现的结果都是不尽相同的,认识和实践的差异形成了诸多的特点,构成了不同时代相互区别的特殊本质。哲学是始终站在具体的时代环境中去思考认识,以及认识与对象的相互关系,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我批判的品质,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中国社会和人类世界的发展强烈诉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从“类意识”出发研究社会实践中凸现的问题,并借此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7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指出:“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这就为我们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命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来不停止思考,这是人类的一个本质特征。思考至深邃,就有了精神的升华、认识的飞跃,继而系统化、理论化,于是人类最博大精深的学问——哲学就产生了。"人民最精致、最珍贵的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唯其如此,哲学才具有开启人的智慧、荡涤人的愚垢的伟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在于它是唯物主义的辩证阐发。它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而哲学本身也通过对自己不断进行的否定之否定,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螺旋式上升的轨迹。哲学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的迅猛发展,现代逻辑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哲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进而使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收到世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逻辑哲学、哲学逻辑的探究,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逻辑的哲学反思在逻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鹏 《魅力中国》2011,(18):48-48
库恩的范式概念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科学哲学,而且对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每一具有重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创造无一不是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根据库恩的范式学说,不同范式之间没有通约性,范式之间的转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个范式中的概念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学界的哲学研究中,经常忽略范式之间的差异。常常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去解释不同哲学家的思想,造成一些误解。本文试图对哲学思维范式进行分析,并且说明不同范式间的比较研究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刚 《魅力中国》2014,(26):252-252
在西方哲学中,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分别对人性和人的主体性进行思考,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担当者,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化。本文旨在从哲学的范畴讨论主体性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定义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的意见》,是新世纪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必须结合齐齐哈尔市的实际,全面规划,通盘考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创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