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加以区分,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发展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公平的观念是在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只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分配公平。从社会维度看,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对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彰显了对个体需要多样化的内在肯定。从发展维度看,社会主义对公平的追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使人们的自由个性得以彰显,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公平分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部就公平分配总是提出过一系列观点,比如,他赋予公平分配与平等分配以不同的经济学内涵,此间体现了他的发展的公平分配观;同时,他还意识到了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替代关系;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当前探讨与解决公平分配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诸多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共同富裕思想,而这一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地位、内涵、必然性、实现条件等内容,充分理解《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制约的历史性、相对性范畴,没有永恒和绝对的公平。生产决定分配,资产阶级的公平观是虚伪的公平观。生产力的现实发展水平决定了在未来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配方式也会不同,分配方式将从形式上公平的按劳分配走向事实上公平的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的形成及其核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观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不存在永恒、绝对公平的分配。公平分配是一个受现实生产力条件约束的历史性、暂时性范畴;其次,未来社会公平分配质的规定性取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三,未来社会公平分配实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的资本观与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进球 《当代财经》1995,(12):13-20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存在收入分配效应,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就业效应"和"财富集聚效益"机制,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利用金融发展作用于收入分配的机制,以减少金融发展所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流行的两种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分配观,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价值维度进行剖析,从而强调只有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视劳动者在生产和分配中的人格地位,让收入分配起到支持、鼓励财富生产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收入分配符合社会公平,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其地位已不再是生产的被动结果,它开始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认识收入分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来都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把收入分配放在生产过程或经济运行中加以理解,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资本逻辑和竞争逻辑,分析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以及收入分配方式随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的逻辑.认识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逻辑,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收入分配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形成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对于收入分配问题有了新的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回顾中国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历程,使我们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问题由市场机制来解决,而公平问题应当由政府来解决,不仅要注重效率的问题,而且要注重公平问题,更加注重公平是我们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阐述的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入手,分析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持的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决定论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阐明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的过程。从这一领域内资产阶级经济学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转变过程可看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彻底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体系,是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应发挥哪些职能 ,以实现社会公平 ?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对经济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这一理论,后人有不同阐释,一些对该理论错误认识和曲解的观点广为流行。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经典作家理论逻辑体系重新解读和对其后各家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导致的社会劳动总量分布比例关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逄越 《经济师》2013,(8):27-28
当前,知识经济、资本经济日益受到青睐,使劳动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文章通过重温马克思劳动价值及其分配理论,旨在呼吁全社会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更加突出劳动创造新价值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体系应该是以价值价格或基于生产价格的价格为核心的多元化价格理论体系。这一价格理论体系包括了价值价格或基于生产价格的价格理论、商品化价格理论、资本化价格理论、以及垄断价格理论等。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互补性,非价值价格或非基于生产价格的价格理论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