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3年以来,逐渐出现了国内房地产市场将进入泡沫时代的声音,伴随各路消息的是跌宕起伏的房地产价格以及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的“地王”.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研究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然后主要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来辨析房地产市场中各个主体的博弈状况,以此得出了房地产开发商与政府、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也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考察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发现1981-1997年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中性”的;而1998年以后,我国国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扩张的。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内生性以及内生性程度如何,关系到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实证分析,从2001年第2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的数据上看,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在:(1)货币乘数在短期内波动较大,极不稳定;(2)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即货币乘数在长期内也不具有可测性;(3)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汇储备和央行对存款银行债券变动的影响;(4)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存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银行的预算约束机制,提高再贷款的门槛;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电子货币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供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年初至2009年末我国货币政策变化频繁为背景,根据货币政策影响房价的渠道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考察了我国主要的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即广义货币供应量、房地产业贷款以及贷款实际利率三者对我国房价的作用。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模型的检验,得出广义货币供给量这一政策工具与房价的关系显著,在贷款中,房地产业个人消费贷款对房价的影响较大,而轻度的利率调整难以影响房价,且显著的政策调整也存在5个月左右的时滞。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其程度虽然不如GDP显著,但是股票市场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实现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运行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将资产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通过以上措施来推进股票市场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能更好地服务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汪会宝 《时代经贸》2008,6(11):70-71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1993至2006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M1)与表征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各指标(GDP、CPI、FER、FAI)进行了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结论货币供给与物价和产出之间都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这些变量组之间都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均衡关系适当调节货币供给增量和存量以控制国家的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0.
汪会宝 《时代经贸》2008,6(7):70-71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1993至2006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MI)与表征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各指标(GDP、CPI、FER、FAI)进行了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结论:货币供给与物价和产出之间都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这些变量组之间都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均衡关系适当调节货币供给增量和存量以控制国家的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1.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是决定于存款货币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电子货币的流通,分别作用于货币乘数的若干决定因素,进而对中国货币供给的数量、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框架,并根据中国货币供给和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杨军 《时代经贸》2010,(8):186-190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机制中,除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外,货币乘数也是重要的影响途径。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直接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是决定于存款货币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电子货币的流通,分别作用于货币乘数的若干决定因素,进而对中国货币供给的数量、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作用与影响的分析框架,并根据中国货币供给和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吕瑞华  欧阳植 《经济纵横》1994,(8):51-52,55
货币供给对我国目前股市影响的分析吕瑞华,欧阳植我国股市发展的历史不长,股价变动具有周期短、震幅大的特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股价指数一跌再跌,至今仍不见谷底。何时能扭转劣势还很难预测。股市的变化引起了政府、股民以及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股票市场能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挑战。该文在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货币供给过程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先考察了1994年至2005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然后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过程两个环节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结论是: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基础货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冲销,起到了重要的缓解作用;货币乘数仍然具有稳定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研究了2000年10月~2011年3月美国货币互换市场的发展与美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货币互换市场价格变动的冲击短期内对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国际化带来的冲击是难以界定的,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货币互换市场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中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的推出,推进了美元国际化.美元的国际化在短期内会扩大美国国内货币互换市场规模,但是,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货币国际化的推进不会对货币互换市场带来任何影响.笔者认为中国需要优先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抵御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以达到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中储备货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1990~2013年相关的年度数据,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布滞后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货币供给量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以此判断我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实证分析的结果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和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来看,我国的M2与房价之间是存在很大关系的。本文基于中国1998年~2009年的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与货币供应量M2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与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房价与货币供应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20.
双轨利率下的货币供给模型显示,货币供给不但取决于基础货币和基础利率变量,而且取决于贷款的随机扰动、准备金供求的随机扰动和货币乘数的随机扰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基础货币、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差成为我国货币供给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主要因为双轨利率模式下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作用并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