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养鱼老区和城郊广为流行一种鱼类暴发型出血病。这种病来势之猛、流行范围之广、发病时间之长、危害品种之多实属罕见。由于这一疾病的发生,每年都给渔业生产带来惨重的损失,以至使养鱼户达到谈病色变的境地,所以群众把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区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鱼类病害已成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来势之猛,危害之大已给我区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几年来我区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该病进行了预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以暴发性流行病危害最大,其流行时段之长(从三月到十月,几乎是淡水养殖鱼类整个生长季节)、危害品种之多(几乎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都可染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于国外收购订单增多,罗非鱼养殖规模迅猛扩大,在种质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双重胁迫下罗非鱼出血性疾病日趋严重,给养殖业者造成极大损失。罗非鱼出血病发病特点流行季节长,6-9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发病时水温多在25℃以上。发病死亡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0%,据报道,死亡率可达30%~90%,甚至全军覆没。发病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死亡多发生于一周之内,慢性发病时间长达两三周甚至两个月。发病水域广,池塘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均可发病。笔者根据近三年来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出血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每年的“白露心”季节,是鱼类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正值秋季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新陈代谢减弱,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差,若管理不当,容易引起鱼病流行,并造成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希望养鱼专业户在“白露心”  相似文献   

6.
正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疾病容易暴发流行的季节,忽视预防易诱发各种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1.烂鳃病流行季节4-10月份。病鱼鳃腐烂,充血;鳃边有"开天窗"现象,鳃内阻塞,黏液将鳃丝粘住,最后导致窒息死亡。一般水温28~30℃,池水p H值在6.7~7.5之  相似文献   

7.
<正> 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体是粘细菌,也有因车轮虫大量侵袭而引起的。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青、草、鲢、鳙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可发生此病,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有经验的群众认为:鱼苗饲养20天左右以后,若不及时分塘,就容易发生此病。其发病之快,来势之猛,殊为罕见,一日之间,能造成成千  相似文献   

8.
<正> 去年,山东省沂水县跋山水库网箱养鱼出现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中华鳋。其病势之凶猛,传染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属多年少见,给养殖单位和个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一、主要病症病鱼外表观察,体色变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常在水中跳跃不安,狂游打转,鱼的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故又称其为“翘尾巴病”。发病后期,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掀开鳃盖观察,肉眼可见许多带卵囊的雌鳋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空肠白便现象,且呈逐年蔓延趋势,危害比较严重。现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白便肠炎的流行情况及与普通肠炎的区别2010年部分土池已开始出现白便现象,但危害较轻。2011年土池养殖的虾塘"白便"肆虐,从广西到广东、福建,均不同程度出现且继续呈蔓延之势,而且危害比较严重。多数虾塘发生白便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游塘,继续恶化者出现趴边偷死。和普通以往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街上流行红尾鱼 2002年春夏之交,我市各超市几乎同时推出了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红尾鱼加工品,此举令专业出身的我较为困惑,因所接触过的淡水鱼类中没有红尾鱼这个称呼的鱼。盛夏时节,因工作需要,我到太和镇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据这个镇党委书记高盛  相似文献   

11.
鱼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许多鱼病常在4-10月间发生,其中4-6月份和8-10月份是一年中两个主要流行季节。在鱼病流行季节前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可防病于未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ABS)在世界证券历史上,发展得很晚,但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80年代后期,资产证券化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广泛流行,其应用范围之广阔,业务规模增长之迅速,不仅为证券界所惊叹,也为世人所惊叹。在欧洲,  相似文献   

13.
<正>该病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5~10月为高发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给草鱼养殖带来了极大损失。1.流行特点①对不同阶段的草鱼皆可发生,从当年秒钟到3龄草鱼皆可发生,尤其以"白露"前后的苗种和6~8月份的二龄草鱼更易发病;②最适流行发病水温为20-30℃,每年6-8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③当环境恶化(氨氮、亚硝酸盐、pH、硫化氢等超标)、溶氧低、水温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病原及流行趋势主要指2龄草鱼肠炎病,病原一般是点状产气单细胞菌。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5-6月是草鱼肠炎高发期并伴有早期肝胆病和烂鳃、赤皮病的发生。这一阶段是"大麦黄"和夏至梅雨季节,随着初夏的来临,气温、水温已较高,水体各种病原体滋生繁殖,侵袭鱼体;虽然初夏气温总体回升,但春夏之交的气候变化无常,梅雨季节连绵阴雨,  相似文献   

15.
<正>一、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近年来,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的鳜鱼发生并流行一种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苗种期少发,中成鱼多发。该病被认为是一种新病,死亡率90%以上,不少发病池全池  相似文献   

16.
<正>在罗非鱼的集约化养殖中,罗非鱼"突眼病"的频繁暴发已是屡见不鲜。该病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流行季节长,且全年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沿海一带最为多见,4-11月份为流行高峰,已严重阻碍了罗非鱼  相似文献   

17.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草鱼呼肠孤病毒,球形颗粒,直径65 ̄72nm。2、流行情况(1)流行地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相似文献   

18.
<正>空首布是我国先秦四大钱系之一的布币分支。它作为最古老的金属货币始铸于西周末,盛行于东周及晋、郑、卫等诸侯国,曾以长达500年以上的历史成为北方最为流行通用的货币,以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山西省的中南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尧舜禹发端至夏商周朝代,这里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于此地的晋国及衍生的赵、魏、韩更是屡屡称霸于世,其国力之鼎盛和经济之繁华远在其他诸侯国之上。  相似文献   

19.
<正>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是流行范围比较广,危害程度比较大,死亡率比较高的流行性疾病。现已报道的斑点叉尾鮰病毒有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20.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市水产养殖业中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据调查,该病在我市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为5~9月份。此病流行广,传播快,来势猛,一旦发病,难以控制,治疗好的鱼池易复发。发病前有时有死亡螺壳、野杂鱼漂浮在水面上。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一旦发病,死亡率可高达50%~80%,头年发病的池塘第二年易患此病。一、流行原因①养殖水体老化,塘底淤泥多,有毒物质大量沉积,滋生病菌根源;②鱼苗放养密度高,水温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