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小瓜虫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较大的原虫病,能寄生于各种年龄的鱼身上,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较为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我们利用辣椒、生姜煎煮泼洒治愈了二例此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一、草鱼成鱼池的治疗情况2001年6月28日,抚化湖西岸精养塘发生此病。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0.5亩、1亩、水深1.8米,两池相连、相通,东临抚化湖,且用铁栏栅与湖水相隔,水质清爽,注排水方便,水  相似文献   

2.
<正> 用生姜、辣椒粉治疗鱼类小瓜虫病属于中草药治鱼病。具体操作是:每亩水面用2公斤鲜生姜和0.5公斤鲜辣粉(辣椒粉)。生姜切成碎片,与鲜辣粉混合在水中煮沸20—30分钟即可使用。一般煮沸液10公斤左右。兑水至50公斤,连渣在内全池  相似文献   

3.
<正> 五月份,应养殖户的邀请,治疗小水体微流水状态下鲤鱼小瓜虫病一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整个过程介绍如下: 一、问诊: 通过询问知道,5月13日,鲤鱼死亡13尾;14日,死亡28尾,呈上升趋势。死鱼全身有大量小白点,鲤鱼吃食量锐减。 养殖池为圆形,水泥池壁,面积300m~2,水深2.5米。主养鲤鱼,混养少量草鱼,初始投放鱼种450斤,数量10000尾,333尾/m~2,属高密度  相似文献   

4.
<正> 2000年4月上旬,我县咸村镇吴家洋村十几口自然流水养鱼池同时发生鱼病,当地养鱼户用生石灰、敌百虫泼洒均未见疗效,且病情愈重,开始出现死鱼。4月6日笔者应邀前往诊治,发现病鱼多浮于水面,鱼体消瘦,行动迟缓,体表、鳍条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通过镜检,确诊为小瓜虫病。笔者就地取  相似文献   

5.
<正>内陆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随着鳗鱼养殖迅速发展,尤其是寄生性小瓜虫病对鳗鱼危害较大。笔者从1995年开设鱼病门诊部和到福建、江西多家鳗场任病害防治技术员,根据小瓜虫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出了治疗小瓜虫病的几种新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流行情况我国各淡水养殖区的鱼类均有小瓜虫病流行。适宜小瓜虫繁殖的水温为  相似文献   

6.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对鱼类的危害无严格的种群、年龄选择性,分布广,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其中以无鳞鱼为甚)及观赏性鱼类严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北宋年间,小瓜虫病就受到了我国老动人民的广泛关注,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一种流行范围极广、危害程度最大、感染种类最多的世界性淡水养殖动物寄生虫病。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寡膜纤毛  相似文献   

8.
<正> 小瓜虫(Ichthyophthiriasis 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  相似文献   

9.
<正>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在鱼体表、鳃、鳍条所致,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寄生原生动物疾病。该病于1876年法国人Fouquet确定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凹口科、小瓜虫属。小瓜虫病在全国广泛流行,且不同种类和不同年龄的鱼体都可能发生。随着规模化淡水鱼养殖业的迅速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恶化严重,鱼体抵抗力低,致使淡水鱼疾病繁  相似文献   

10.
<正>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又属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而且其发病率和发病原因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染情况下,它的病情来势凶猛。不仅在草、鲢、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中发病,而且在鳜、鲈、鳗等特种养殖中也甚严重。它主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随着斑点叉尾鮰加工出口量的上升,其养殖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以致于2004年出现苗种和亲鱼脱销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小瓜虫病也日益加剧,不但发病面大。而且病情严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2004年,湖南、湖北两省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的发病就很严重,有的网箱或池塘在发病后7-10天内出现大批死鱼现象;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小瓜虫的生活史小瓜虫属原虫类的纤毛虫,营寄生生活,一般寄生于鱼体表和鱼类鳃部,生活史可分为水中自由流动的裂殖子和在鱼体上寄生的滋养体两个阶段。裂殖子在水中活跃流动遇到鱼类在数秒钟内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正>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而且其发病率和发病原因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  相似文献   

15.
<正> 试验表明,利用中草药防治鳗鱼下列几种疾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烂鳃病1、4ppm 的五倍子加水5倍煎15分钟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1,(7):58-59
<正> 鳗鲡拟指环虫病是近年来鳗鱼养殖的严重病害之一,尤以欧鳗更加突出,它不仅直接破坏鳗鳃丝的结构,发生继发性病毒、病菌感染炎症,还蔓延整个鳗鱼群体,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渔业致富指南》2002,(20):56-56
<正> 14.车轮虫病 病原 车轮虫。 危害 各种海、淡水鱼,终年发生,多见于5—8月。 症状 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烂,鱼体发黑。有时苗种出现“白头白嘴”现象或成群绕池狂游,需镜检确诊。 防治 全池遍洒克虫王粉剂或优马林,或用菌虫双克+硫酸铜,也可使用苦楝树叶煮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本情况该病例发生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高某承包的县鱼种场28亩池塘。据了解,该池塘平均水深1.3米,主要养殖四大家鱼等常规苗种鱼苗、鱼种。大部分苗种已售出,至今还存塘1800公斤鱼种,规格24尾/公  相似文献   

20.
《致富之友》2005,(7):44-44
创伤是机体局部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分为新鲜创和化脓性感染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