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严重破坏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非法集资乱象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问题上升为极为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防范和处置工作也由金融管理部门和政法机关的"份内之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非法集资行政处置工作,作为整个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关键环节,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代强  冯建勇 《辽宁经济》2006,(2):109-10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影响面广,危害严重,是典型的经济犯罪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通知》,针对近年来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学军 《辽宁经济》2011,(10):56-57
非法集资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治理非法集资问题提出了健全相关法规、加强网络重点行业监管、关注社会心理、改善侦办条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多个方面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语录经典     
"要用法治的办法处置非法集资"——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这部条例出台非常必要。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李克强说,"要用法治的办法处置非法集资,加强重点领域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非法集资之所以非法一是由于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标准,二是由于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纳入监管框架范围。从近年来国内非法集资案教训中分析,我们认为非法集资实质是一种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社会信用形式,是"合法"金融的有益补充,集资本身形式并无过错,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之所以"非法"一方面是由于"法律规范"本身与市场规律冲突,另一方面融资管理尚存漏洞。除了集资主体主观存在欺诈等原因,集资成为影响国家金融政策及社会稳定等因素,是因为"法律规范"本身存在着与实际不符点。因此,通过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将集资行为尽可能合法化,减少集资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向丽 《中国经贸》2011,(16):90-90
近年来,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呈不断上升之势,案件呈高发态势,大案频发。200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立案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1944起,涉案金额1354亿元。其中,2010年立案1969起,涉案金额164亿元,如果加上受理而未立案、尚未认定和由行政部门直接处理的,案件数量和金额远远不止这些。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非法集资案件及风险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并可能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鹏程近期撰文指出,新常态下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活动。当前非法集资活动呈现出的新特点一是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更加隐蔽。过去非法集资多采取承诺高息回报的方式直接吸收存款,现在多数打着金融创新、产业创  相似文献   

8.
王晓慧 《新财经》2007,(1):66-68
长期以来,民间融资一直被“灰色面纱”所遮掩。其原因是集资性质难以判断,合法与非法之间界定不清。导致合法集资得不到保护,而对非法集资又打击力度不强记者针对“非法”集资的界定问题展开大量实证调查,结论是:只要没有造成社会危害,相关部门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似文献   

9.
《发展》2011,(12):58-58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决定,从即日起至明年2月底,我国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整治非法集资问题专项行动,以严厉整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华网)  相似文献   

10.
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涉众经济犯罪活动正量多发趋势,政府应建立多层面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发展形式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但是多样化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一些群体和个人的集资过程更加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集资活动非法敛财,严重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集资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他人的资金,进而骗取钱款的行为,由于非法集资诈骗过程相对复杂,对其罪证进行认证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认定集资诈骗成为司法部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集资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融市场,破坏社会和谐,危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所以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打击相关犯罪行为,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就集资诈骗罪司法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特征,以及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并提出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的方法,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名 《上海经济》2012,(4):58-60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山东代表团会场说,民间金融和所谓的非法高利贷,就得研究、界定,因为现在我们要防止的是非法集资啊,防止lEt社会的“驴打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非法集资诈骗"问题的成因、表现形式,阐述了案件的异同性、独特性、地域性,表述了"非法集资诈骗"的社会根源及成因,提出了治理此类事情的策略与办法。  相似文献   

14.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出台,对于防范化解风险,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经侦部门防控非法集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有必要从工作合力、组织指挥、防控预警、内外宣传等方面发挥好地方金融监管和公安经侦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群防...  相似文献   

15.
在堵截非法集资和非法资金传销、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章惠萍 《特区经济》2014,(7):151-152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轮的银根紧缩都催生了民间信贷的井喷,而每一轮经济的宏观调控都伴随着非法集资类案件频频发生。当前刑法对危害严重的非法集资有规制的必要,但刑法应该把握合理的"度"。对非法集资案件,刑法适用应当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避免客观归罪。要加强刑法与民法、行政法的衔接协调,化解社会矛盾,最大程度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要转变刑法观念,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  相似文献   

17.
民间资本寻求出路,中小企业寻求融资,多种需求汇合,造成了江浙“非法集资”案的频发,而当前这类案件的一个动向是:以“创投”和“担保”为幌子。  相似文献   

18.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非法集资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苇  潘淑娟 《特区经济》2008,(3):236-237
非法集资在中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尽管公安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曾多次联手打击,却仍屡禁不止。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非法集资的预防和惩治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小企业无法进入公开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满足其资金饥渴,逼迫采取集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民间信贷等直接融资方式,但其融资中存在的非法集资等问题,直接冲击着正常的金融秩序,危害社会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集资诈骗罪近年来在金融资本领域中高频多发,在金融诈骗体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依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意图。研究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法解释与认定问题,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该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含义与认定做了详细的阐述,尔后,结合吴英案中明知无法归还、个人挥霍等问题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做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