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奔跑的火光》这篇小说的美学意蕴就在于英芝遭到男性意识的压迫及其挣扎和反抗。在转型时期的农村,封建的宗法观念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英芝的反抗是多么的无力和苍白,不仅加重了她人生的悲剧色彩,而且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本文主要分析英芝所作出的一系列反抗行为及结局,来探索女性进步之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陈玲 《商》2014,(48):94-9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对学校道貌岸然的世界观灌输、抑制个性以按准则学习的教育深感厌恶,被学校开除后在社会上屡受重创,他苦闷放纵,过着卑微的生活,以荒唐可笑的行为无力地进行抗争。他愤世嫉俗,又不被理解,在饱受边缘化折磨的痛苦后,成为受凌辱欺压的对象,成为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对于口译者来讲,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把握语用的罗盘并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跨文化意识的自觉培养有助于口译者减少乃至消除即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娟 《消费导刊》2010,(4):209-209,86
本文运用形象学知识对许地山及其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许地山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许地山对基督教文化是亲善的,他对其采取的是一种融汇中西的理想超越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19世纪中期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简爱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下成长,她依旧心地善良﹑善于思考﹑感情真挚﹑独立坚强。在暴力和压迫下勇于反抗,争取自由和平等;在世俗和势利中追求幸福,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憎,最终捍卫自身的人格与尊严,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本文将对简爱的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分析,解读其性格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比较分析体现其典型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40年代,夏洛蒂·勃朗特以其代表作《简·爱》闻名一世,成功塑造了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内心却充满人格独立,追求平等,颠覆阶级思想的女性。本文就简·爱人生的曲折经历,试图探究其平凡外表下的不平凡之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翻译文学被当作启蒙和教诲的工具而得到大力提倡,与此同时,女性也被推向中国历史的前台。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文学出现了“写情”和“女性”题旨作品的广泛流行。翻译文学作为当时输入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介质,引进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异国人物形象,其中各种西方女性形象的输入激发了国人对新型性别秩序的想象和重构,翻译文学成为性别话语交锋的斗争之场。  相似文献   

8.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生存主义女性主义观点对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以其哲学理性反思并批判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否认永恒的“女性气质”,认为女性的“内在性”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女性的真正解放首先是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内在性”,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使自身成为在男女两性平等、自身独立基础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9.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影响世界文坛的重要作品,作品主要以女主角娜拉在家庭中的遭遇为主线,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男权主义的丑恶。本文从娜拉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意识的觉醒过程为主线,深刻探讨了娜拉的举止和思想进化对于现代家庭女性意识进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中国是个父权制社会,是个以男性为中心话语的国家,而女性总是处于无语状态,不断被“愚化”为他者形象。女性的悲剧不在于她们生来是女人,而在于她们自觉不自觉地被按照“女人模式”加以培养。从《伤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子君的悲剧不是生理悲剧,而是传统文化所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商》2015,(9)
在传统意义上中原人们一直以来称草原边缘地带的游牧民族为"野蛮的、无文化的、无组织的"人群。巴菲尔德想要做的是要将传统汉文文献中"他者化"的以野蛮、不开化形象出现的游牧人群,放到历史主体的地位上来解读他们。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英国著名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囊括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十几项文学大奖,被誉为继佛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女作家.1950年凭借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步入文坛.1973年出版的《天黑前的夏天》被纽约时报誉为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莱辛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更恰当一点地说,她是一个既关心妇女的生存状态也关注整个人类生活的女作家.她明确宣布她一直支持妇女的权利,但是她并不赞同妇女运动,因为在她看来她们的目光太狭隘.对她而言,妇女的解放应该和所有被压迫群体的解放联系起来,人类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整体,集体去面对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惟有这样妇女解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也要求她完全属于他而又不成为负担;他希望她既能在世界上给他一个安定的窝,又能给他以自由,既能承担周围的单调的事务,又不会惹他心烦;他希望他既能占有她,又能不属于她,既能结伴生活又能独来独往.”(第二性)而女性对男性的这些要求没有作出任何抵抗,而是全盘接受,而且全身心的投入以攫取意想中的男人,并为拥有这样的爱情而感到幸福.女人显然也成了男人的同谋,共同参与对女人的迫害,并且许多戕害女人身体的习俗都是由女人自觉来执行的.女性要有信心正视自己被男性长期压抑的这一客观现实,清除身体里的“女性奥秘”,达到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实现真实的自我,女性灵魂才会摆脱无家的状态,男女不仅平等,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深处达到认同,人才自我解放.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创建女性的话语权力,成为女性话语实践活动的话语主体,以包容与和谐的方式建造崭新的人道主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部作品,其许多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以《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三部戏剧为例,分析了作者笔下的女性之共同点以及其女性意识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丁玲的大部分小说反映中国女性的觉醒、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她们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其鲜明的女性意识有目共睹,就《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程遥 《商》2013,(24):389-389
哈耶克一生都在论证市场秩序的形成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和文明受到威胁的原因,同时他毕生都在反对极权主义,甚至被誉为反社会主义的领袖。在其《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等著作中,他系统地批判了他所谓的“社会主义”。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一下其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内容及其方法,第二部分对其批判进行评述,指出其问题。第三部分,说明其批判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琦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264-264
《儿子的否决权》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女主人公索菲凄楚动人的一生。本文从拉康的锌像理论来解读小说,试图解析他者对女主人公自我塑造过程中所施加的影响,从而挖掘其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契合点,探究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胡芸芸 《商》2014,(12):97-98
本文基于“他者”形象的构建与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自我投射,剖析朝鲜画家误读中国梦的原因;提出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其一生创作的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光明圣母"型人物:"五四"时期,"三不从"的觉醒的东方娜拉;三十年代,昂首阔步投身社会改革的女义士;抗战爆发后,在血与火中笑对人生苦难的大女人.她们身上注入了作者的美好理想,是引人走向真善美的圣洁女神,具有崇高美.她们身上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心灵历程,而且展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时代壮剧的历史画卷,同时映照出中国现代妇女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郭沫若是以对女性的崇拜与赞美,以将女性形象理想化、审美化、神圣化,作为改革社会实现"人类幸福"的独特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毛猿》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杰出作品之一.奥尼尔为该剧的主人公扬克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活动场景,作为其活动的物理空间.在这些依次出现的场景里,扬克不停地思索自己的身份问题,从而构成了他的精神空间.但对扬克而言,无论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都是遭到边缘化的.正是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份,他不停地探求自我价值,然而却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唐女诗人薛涛,文采风流,曾有《锦江集》五卷行世。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文学史上,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爱情观、独特女性视角,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等方面。在诗歌创作中,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其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出来,将不屈不挠、高卓不凡、洁身自好的人格精神表现出来,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对人生价值的探寻、对自我实现途径的选择等方面的主体意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