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县域金融与经济非对称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也只有在与经济发展处在良性互动的均衡状态下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至。但处在金融基层层面的县域金融面对信贷管理模式及经济产业结构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缺少应对弹性和空间,导致县域金融对当地经济的信贷支持不足,出现了金融与经济非对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基于历史数据,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体系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本文认为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制定政策,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决定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根本依据则是企业组织过程中对交易成本的节约程度。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最小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有效的,也最容易达成企业的目标。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指出现代企业选择组织形式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促进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当金融交易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通过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  相似文献   

5.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本,金融业则掌握着实体经济的命脉,在此背景下,天津对优势传统工业进行整合改造.本文通过深入评估天津金融业发展质量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解释了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并选取1998—2018年天津金融业相关指标数据,借助C-D生产函数与超越对数函数测算产出弹性和要素贡...  相似文献   

6.
王静 《天津经济》2014,(1):38-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天津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已有所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村金融改革渐进进行。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依然不足,小微企业、农户仍面临融资困境,农村金融体系仍存在高成本、不可持续等问题。微型金融与传统商业金融相比,具有盈利能力、信用风险控制和组织结构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本文建议推动微型金融的发展,以完善天津农村金融体系,在实现金融包容性增长的同时,推动社会资本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7.
论对外贸易与天津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天津经济》2008,(9):50-51
一、天津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对滨海新区定位以后,天津对外贸易增长势头旺盛,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均显著提高。2000年~2007年,天津进出口总额从171.57亿美元增至533.87亿美元,年均递增25.5%,其中,进口总额从85.28亿美元增至259.72亿美元,出口总额从86.29亿美元增至274.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不断增加,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较高、交易成本分摊不成比例等原因导致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9.
贺中杰 《魅力中国》2011,(11):96-9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很多国外学者认为这是个近代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人们都在探讨其中的“奥秘”,我认为改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制度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激励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中介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中介理论是以交易成本为核心概念的一种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中介可以克服与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交易成本以及由金融交易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因而得以存在.近年来,随着金融中介职能的转变,金融中介理论开始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金融中介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存在"这一核心问题,简述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阐释天津商会网络化组织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方法,分析天津区域市场交易成本的特点,考察天津商会组织网络与区域市场交易成本的互动关系,指出天津商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构筑了一个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网络,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这一网络化组织具有减少区域市场交易成本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80年到2012年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为福建省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福建省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刘伟宏 《科技和产业》2014,(1):160-163,176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80年到2012年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为福建省推动金融深化,促进福建省下一阶段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文燕  金志龙 《魅力中国》2009,(31):120-121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甘肃省金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金融深化程度和资金使用效率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可观的成就:从1946到1975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十一倍。197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自由世界”国家生产总值的9.4%;1974年,日本的出口额约占“自由世界”国家出口总额的7%。国民生产总值如此迅速的增长,当然引起了国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不仅实现了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了个人收入,同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也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于是,用于教养、在外饮食、娱乐、国际旅游等方面的费用大为增加,实现了消费生活的高水平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县域金融的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县城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欲望强烈:另一方面,县域金融呈萎缩趋势,为经济融资的功能逐步弱化。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李娅 《中国经贸》2011,(12):16-16
不断发展中的中国农业正成为一个日益开放,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有着密切联系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19.
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举措。文章借鉴樊纲等学者的市场化指数测度框架,构建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指数,运用1999-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房地产为第一视角实证检验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显著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在房地产拉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上金融支持对房地产市场化改革驱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但这一正向调节效应在金融发达地区并不适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反而抑制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且限购限贷等行政限制类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负向调节效应。文章的研究不仅为现有关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揭示了宏观经济脱实向虚风险的内在动因,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房住不炒定位,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金融设立初衷及改革与发展的回顾 ,首先论证并提出 :在WTO背景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将在支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解决市场失灵、促进金融改革深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 ,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及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历程中显现的不足 ,提出了政策性金融在法律保障、资金来源、经营属性、运作基础、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 ,提出了在WTO背景下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