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信用缺失的原因与根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因之一:法院执行难。依靠第三方对违约方进行处罚,尤其是运用法院的权威,是国家信用管理的重要一环。各国和地区的实践都证明,依靠法院对违反合约的行为进行惩罚,对于杜绝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和不良动机的作用效果显著。但近年来我国法院却遭遇执行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司法体制和法院管理体制的欠缺造成的。“执行难”是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等不良倾向的必然结果。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直接关系到法院发展和前途的人才物等权利,基本上掌握在地方手里,致使法院难以真正的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另一方面是由于合…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8日印发了作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三五改革纲要》成果之一的《关于规范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业务进行监督指导的范围和程序,保障了各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该重要文件没有关于上下级法院执行业务管理关系的内容。实际上,自2000年1月起最高人民法院陆续下发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确立了上级(高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工作从管案、管事、管人等方面加强管理、监督的原则,但时至今日,各级人民法院的执行管理与纯粹的审判管理相比仍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法治追求的永恒目标,影响司法公正的变量有很多,比如法官独立审判,党委、政府与法院的关系,法官素质,司法成本的投入等等,各种因素构成对司法公正的共同影响。司法成本的投入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配置不合理将对法院职权的行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司法成本与司法公正的概念入手,研究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得出结论:司法成本投入越大,司法公正越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中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而法官审判独立是这一原则的体现与实现,对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司法公正以及保证办案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中国,一方面对法官审判独立的社会需求日趋迫切,而另一方面法官审判独立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拟对现实障碍因素进行剖析,努力探索法官审判独立的实现方略,从而促使和确保法官审判独立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毕献星 《时代经贸》2007,(5Z):20-20,2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已经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文件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性法律。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民主化、科学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基础性原则,更彰显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文明的程度。疑罪从轻是指法院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时,出于种种考虑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从轻量刑。二者对我国法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的含义,然后比较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理顺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法治社会观念。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确定为有罪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应推定其无罪,井以此设定其诉讼地位、诉讼权利,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
任桂芬 《经济论坛》2003,(21):49-49
一、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1.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无论是常设仲裁机构还是临时仲裁机构都是民间组织。而法院则是由官方设立的,法院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2.管辖权的来源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和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仲裁庭不得对当事人约定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仲裁。而法院对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法院可以审判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事项,无需当事人的协议。在协议管辖范围内,各国法律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约…  相似文献   

8.
信赖保护原则是私法之“诚实信用原则”在公法领域的转化和延伸,是二战后由联邦德国通过法院判例逐渐发展起来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我国行政许可法开创了我国信赖保护原则的先河,意义重大。但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抽象而不易掌握。本文对该原则涵义进行界定,探讨其在行政许可法中的适用范围、方式和保护手段,并对现行法律规定现存不足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在国际私法的法律选择和法律适用中,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了审判的难度。中国没有对适用这项制度的条件做出具体规定,这赋予了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保证案件审理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法律的可知性、明确性,如何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适用加以限制,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适用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产业化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产业运行也需要法治的保护。而法治经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必须有调整各种市场行为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这些法律必须符合和表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这就是要求法的完备性和合规律性。二是要求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崇高权威,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律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严格依法治理的经济,这就是要求确立合法原则。  相似文献   

11.
独立性原则指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要求相符,银行就必须付款。信用证例外属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例外,是法院针对银行的行为对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的一面,也存在相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略论精神损害的经济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是我国法律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客观存在的精神损害事实和民事立法的滞后使法院审理案件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有法可依”的法制原则在精神损害赔偿中难以贯彻。本文拟就精神损害赔偿作一法律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白彦  白惠林 《现代财经》2005,25(5):12-14
法律原则乃贯穿部门法之根本原则、准则,税法原则亦是如此。缘于税法原则在税法中的重要地位,对其所为之研究则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税法原则论争的评析出发,重点对税法中的效率原则的含义、确立依据、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效率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从全新的视角对税法原则进行阐示。  相似文献   

14.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中的一种崭新理论,它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国际私法法律适用原则的种种不足,代表着国际私法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和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含义、产生和发展,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不同领域的适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破产重整制度的亮点,新<破产法>引入了强制批准制度,旨在提高企业重整的成功率.当重整计划的表决陷入僵局时,法律赋予了法院在平等保护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不顾部分债权人的反对,强行批准重整方案的强制批准权.本文意在比较各国强制批准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该制度的法理基础与适用原则,建议确立该制度的适用原则并建立系统的判例制度,以此完善我国的强制批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凇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诚实、善意。这项原则在很多国家已被承认,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上尚未将其确立为一项法律原则。学术界对于是否应该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该项原则,也有不同的意见。从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补充漏洞、完善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我国应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诚实信用和防范欺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实信用,立信之本 人无信不立,是古往今来的自然定律.如果一个人没有或者欠缺诚实信用,则意味着这个人无信无义,意味着对这个人人格的否定和贬斥.诚实信用是历史道德的升华而产生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一个法律原则,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法中.古罗马的裁判官,从规范人们的行为中提炼和引伸出这一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待人无欺、信赖他人、遵守诺言.诚实信用原则强调以诚实和讲信用待人、以诚实和讲信用行事、以诚实和讲信用立行.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民事案件执行程序中,执行难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因被执行人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致使执行受阻的案件。对于公司不年检被吊销执照的债务承担问题,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以直接引用。我国的新公司法引入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似乎给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规定的内容阐述得过于原则和隐讳,这给我们的司法实践带来不小的难度。虽然我们的法律规定较少涉及此类问题,但是,这样的案件在全国已经非常普遍了,几乎各地法院都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各个法院的做法不尽一致,有的法院裁定中止执行或裁定终止执行;也有的法院则裁定由股东承担清偿债务责任;更有的法院执行局建议债权人对股东另行起诉,通过审判程序确定股东的清偿责任。出现上述做法不一的现象,除因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不够明确以外,还因为我们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此类案件尚需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和统一。  相似文献   

19.
司法能力是一个内容丰富、含义广泛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包括司法道德、司法品格、司法方法、司法环境、司法效率、司法质量、司法效果等。它是法官群体司法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复合的、综合的和全面的司法能力的有机统一体。法官的司法能力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应当具有的认识、了解、分析、解决或确认与法律关系密切的事实纠纷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而法官的群体司法能力的综合反映则构成了法院的司法能力。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是指法院作为整体认识和把握司法规律.运用司法手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素质、方法和技能,具体而言就是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遵循司法审判工作规律,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依法独立审判职责  相似文献   

20.
会计的新领域--法务会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华  齐殿伟 《技术经济》2004,23(1):51-52
当前,我国正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是一个重点。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已碰到了许多与会计相关的法律问题。例如,红光实业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就有上海浦东的一位投资向法院起诉,要求红光实业公司及有关中介机构赔偿损失。但法院如何来认定虚假财务报表的责任,如何确定投资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解释,故法院不得不将此案驳回。法务会计的出现.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问题圆满地解决,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所以.发展法务会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