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明义 《港口经济》2011,(10):27-27
当前各沿海国家都在实施新的海洋战略,国际上新一轮海洋竞争正在激烈展开。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海权竞争,二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一些发达国家拥有数十艘大洋性调查船,并已在国际海域开展了大量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开发国际海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我国只有“大洋一号”、“雪龙”号等几艘海洋调查船在有限的海域作了调查。因此,为府对国际海洋帝争.我国府加懊律浩海洋科学调杏船.  相似文献   

2.
财经     
《走向世界》2011,(4):8-10
“迪斯尼之梦”即将启航 迪斯尼海上巡游船的最新邮轮“迪斯尼之梦”号抵达卡纳维拉尔港口。这艘油轮最大载客量可达4000人,于1月26日开始“处女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止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船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又在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出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和8月,达飞轮船、中海集运和中远集运都相继在太平洋航线上推出了自己的首艘8000TEU船。2004年9月,中远集运又引入了第2艘超大型集装TEU船——中远深圳号。紧接着,地中海航运的8000TEU“地中海Texas”号也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5.
乌拉尔斯。克逐渐成为哈萨克斯坦的船舶建造中心。前不久在这里建造了一艘用于里海的多用途的地质勘测船。再过几天,人们就会看到一艘“布尔克特”号边防护卫舰下水。这已经是由“乌拉尔斯克天顶”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28日上午9时,在中外友人的一片欢呼声中,大连造船厂为外商设计制造的“柯利浦·梦幻”号2.8万吨多用途集装箱货船迅速滑入水道,这艘船是两三年前,大连造船厂从巴哈马航运公司接过定单后,按照国际规范自行设计,采用钢带发电机、无人机舱、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外国船东和世界性的船级社赞誉它是“未来型”的先进船舶。大连造船厂建造出口船始自1980年,算起来时间并不长,但就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他们却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十几年来,这个厂建造了28艘、85万吨出口船舶,其中包括11万吨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11,(7):69-69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DP3级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及自航能力的新型工程作业船“海洋石油201问世。该船集成创新了多项世界顶级装备技术,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资格。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DP3级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及自航能力的新型工程作业船“海洋石油201” 问世.该船集成创新了多项世界顶级装备技术,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资格.  相似文献   

9.
越、俄科学家联合调查南沙群岛本刊讯不久前河内召开气象会议,据会议透露,1993和1994年夏,俄国曾协助越南气象学家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测量。两艘俄国船是“帕维尔·戈尔季延科”号和“约康斯季院士”号。俄越两国科学家对该海域的270个点进行了调查研究,收...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视野     
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准确返回   北京时间 2001年 1月 10日 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曾于 1999年 11月 2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按照研制计划,将发射多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相似文献   

11.
’94北京国际CAD展览会圆满结束为了贯彻国办通[1992]13号通知及“关于大力协同开甲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工程的报告”的精神,进一促进CAD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CAD技术发展和应用,面向经济建设,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相结合,面向科研、...  相似文献   

12.
王博 《东北之窗》2012,(22):24-27
9月24日上午,国内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金汇8号”在大连渔轮公司北码头下水。并交付使用。此举打破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远洋渔业船舶制造领域的垄断,为我国远洋渔业装备由近海作业模式转向深海作业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890年旅顺船厂开始,大连如今已形成了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中远造船、中远船务、STX等为骨干的庞大造船队伍,可以承担从千吨级渔船到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从常规散货船、油船到万箱级集装箱船、从大型LNG船到设计建造任务海军各种潜艇的设计建造能力。经过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大连创下了中国造船业近百个“第一”。在这里。每艘船下水时溅起的浪花都折射出中国造船业的辉煌与荣耀。  相似文献   

13.
知识天地     
下半旗的由来所谓下半旗,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而又降到离杆顶的1/3处。相传,这一礼节源自英国,至今已300多年。1612年,有艘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寻一条海上航道时,船长被北美洲海岸的爱斯基摩人所害。在返  相似文献   

14.
刘会武 《中国高新区》2014,(10):152-159
技术市场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伴随着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发展壮大起来的。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0多年来,我国技术市场经过了“萌芽与初创、规范与成长、健全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技术市场的交易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技术市场成交额由1999年的532亿元增至2012年的6437亿元,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易活动遍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由多家企业、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除藻船舶“大友之星01号”,日前在常州正式下水启用,将为规模化治理蓝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08,(1):12-12
◆1月26日,世界首艘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船(FDP—SO)船体建造项目在大连中远船务开工。 ◆3月12日,中远船务与挪威船东签订GM4000半潜可移动海洋平台建造合同。 ◆4月30日,内地建造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30万吨FPSO“海洋石油117”号,在外高桥造船公司命名交付。  相似文献   

17.
蜀河古镇     
陕西安康以东百余公里,有一条汇入汉江的河流叫蜀河。距离蜀河不远的地主,有一座古镇远近闻名,这就蜀河镇,上世纪80年代前,蜀河古镇公路未通,政府便出资购回一艘能容200余人的客轮。名为“卫东五号”,后更名为“旬航五号”,每日往返于8公里外的沙沟火车站,接送熙来攘往的人流出入古镇。由于此船超龄服役,加之316国道穿镇而过,  相似文献   

18.
国内科技大事记 2月18日由39位院士和1200余位专家教授的鸿篇巨制《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已编撰完成,并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武昌造船厂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科学三号”顺利下水。这是我国近10年来建造的首艘海洋科学考察船,代表了我  相似文献   

19.
《特区经济》2023,(4):2-3
<正>2023年2月18日,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燃气”)第一艘LNG运输船“大鹏公主”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基地举行命名暨交船仪式。这是深圳国资的第一艘LNG运输船。该船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船舶运力问题,保障深圳城市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有效助力深圳高标准建设韧性城市,更好地服务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光储直柔(PEDF)”是一种构建碳中和目标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是实现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方法。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阵地之一,探索“光储直柔”如何应用于智慧园区规划建设对实现园区的低碳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iteSpace分析文献,研究“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园区的研究前沿,了解该技术的研究热点和特征,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实践整理“光储直柔”技术总结和研究方向,为分析“光储直柔”技术应用于智慧园区规划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光谷之星智慧园区建设为代表性案例,介绍“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在该智慧园区规划的实践技术和问题。最后,提出基于五大建成环境系统、全过程的智慧园区“光储直柔”技术应用框架图,指出“光储直柔”技术的能源应作为园区的补充能源,主要规划应用在移动能源消费场景、市政公用设施能源消费场景、配套公共建筑能源消费场景、产业建筑补充能源场景。“光储直柔”技术是实现产业园区低碳智慧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可在全过程集成技术、智慧化控制技术、加大应用从建筑扩展到更宏观的层面、应结合“双碳”目标植入前期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