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产生的诱因在于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固有的缺陷,要增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决定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较清晰的路径,即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演进;(2)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源于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即弹性的中央政策制定、渐进式的地方实施以及具有学习效应的农户认知三者的有机互动,并体现出制度变迁的"共生演化"特征及其蕴含的"适应性效率";(3)新制度经济学是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变迁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的静态性以及国家理论的缺乏,难以对现实世界的各类制度变迁给出一般化的解释。研究结论:基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整合行为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理论工具,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一个真正动态的制度变迁模型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产出最大化和租金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由我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具体地说,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并酿成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农税案件”。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就是中央政府对农民强烈的减负需求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5.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其发展需要强制性变迁的引导.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厂民关系的这种历史变迁,是我国国有企业和当地民众之间关系变迁的缩影之一。从制度分析和行动者分析的视角看,宏观制度与政策通过政治环境、利益主体、经济条件与纠纷协调机制的变与不变,影响着企业、政府和农民的行为,从而导致厂民关系的变迁。而作为能动行动者的农民和地方政府,也依自身的逻辑进行着角色的自我定位,自主选择社会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政治智慧和行动能力,由此也影响着厂民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已经难以起到高效率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引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资产专用性等慨念后,我们发现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现有林权制度安排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进行回顾分析,梳理总结征地制度改革路径,并依此设计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和政策梳理的制度变迁研究。研究结果: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观察征地制度演进的路径,征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对城乡关系的认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中国征地制度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征收范围和补偿安置的变化都呈现出渐进式特点。征地制度改革关注的问题逐渐从注重货币补偿等经济领域过渡到注重住房、社保安置及程序公正等社会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方向应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对土地征收区分不同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设计,在公共利益的审定中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In a panel of 18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from 1900 to 2007, we test the degree to which institutions and geography affect country income. Using a new instrument,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both institutions and geography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country income. However, the penalty for economically unfavourable geography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good institutions. The coefficient estimate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when there ar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for institutions are robust to the inclusion of country-fixed effects.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对50年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 (一)有关制度变迁的几个重要概念 新制度学派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将制度定义为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而制度变迁则是指一个追求潜在利润的渐进的制度交替过程(诺斯,1990)。它可以分为两类: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林毅夫,1989),制度安排是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诺… 相似文献
11.
制度经济学的逻辑与中国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逻辑制度经济学是当代世界十大经济学派之一 ,产生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迄今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在这 1 0 0多年中 ,制度经济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由 2 0世纪 2 0年代至30年代的旧制度学派演变为 2 0世纪 30年代至战后初期的制度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现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制度经济学的成分有不断混杂之势 ,甚至存在同样冠以制度经济学之名 ,但在内容上和各种倾向上大相径庭的情况 ,例如加尔布雷思 (J .K .Galbraith)和科斯 (R .H .Coase)的新制度经济学。而有些经济学家被…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及进出口四类要素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显著性关系。采用西部地区1992—201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经济增长与四类要素间呈现紧密关联性,其中居民消费及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分别为1.037 9和2.309 6,影响刺激作用较大,而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小,影响系数分别为0.263 2和0.874 9。同时强调了政府消费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论文客观记录了三明市20余年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在农村改革初期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改革背景下,三明市从分户经营改革及转变到林业股东会制度改革的效果和推动力;论文又分析了从林业股东会的整顿到农户和个人自主经营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支持集体林集中经营制度力量的消散和市场配置资源力量的增长过程。论文证实了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三明市出现不同的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传统农业发展受土地、劳动供给的约束,绿色革命产生了以节约劳动与土地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的运用,使农业生产边界大大扩展,同时发展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制度变迁存在需求引致型和供给主导型两种模式出发,探讨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制度变迁不足的一系列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