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科学课程标准>提出: "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彩琴 《开放潮》2008,(4):89-8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我在教学中努力运用评价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王润耕 《魅力中国》2011,(6):232-23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邵可兴 《西部大开发》2011,(12):90-90,103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5.
方兴武 《魅力中国》2010,(2):105-105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重视渗透以下新思想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姜朝桂 《魅力中国》2010,(3):110-110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要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愿望和迫切心境,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喜欢新的尝试,乐于探究。驱动探究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兴趣,是要解决问题的热情。有了好奇心,探究倾向,兴趣,就会产生对科学的喜爱,让他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情感。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在充分探究中培养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笔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8.
《科学》这门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可见,科学课的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们将来进初中、高中以后关于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科学,乐于去学习,乐于去探究,比学到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要重要的多。  相似文献   

9.
杨慧 《魅力中国》2013,(26):140-140
小学科学课是学校开设课程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自然》改为《科学》,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小学的科学课程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而言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方面,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为学生今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琳 《魅力中国》2009,(2):36-36,112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即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及试验相对独立地完成任务,并得出该任务的科学发现和探究所得的经验,探究性学习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通过亲自操作反复试验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研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孔秀花 《发展》2010,(9):147-14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省即将实施,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将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周彦芳 《发展》2011,(7):144-144
小学科学是儿童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启蒙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中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就成了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能增强知识传授的直观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的这一功能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李宏 《魅力中国》2010,(3):68-68
新课程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开发有效的物理教学资源,开拓新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应该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情景与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通过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互助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把握机会,敢于批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丰富活化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锤炼学生自主探究品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同时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小东 《魅力中国》2014,(4):161-16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永强 《发展》2011,(5):144-144
本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课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姚茂家 《魅力中国》2010,(19):209-209
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活动占“活动与探究建议”总数的37.7%,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实现化学新课程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20.
王玉奎 《魅力中国》2013,(28):173-173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撂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