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金林 《东宇经纬》2000,(12):42-43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寄宿学校。生源大多数来自经济非常富裕的家庭。他们知识面宽,见识广,获取了学校教育以外的较多信息,同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小皇帝”“小公主”式的家庭教育行为模式,助长他们形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这些给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难题,同时,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杜琛 《开放潮》2005,(7):15-16
一项“神童制造计划”正在京城悄然风靡。1岁孩子接受大学教育,10岁孩子赶超大学本科生,只要他们的父母愿意投入数十万元给“日出计划”的缔造者攸武——一个曾经搞通讯技术的中年人,他就可以用自己发明的程序“实现”科学大师爱因斯坦的名言:“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他们的天才。”然而,据《新闻晨报》记者杜琛了解,这项“神童制造计划”的背后却是漏洞百出。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于2007年9月落成开学,是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直属公办学校,目前有小学、初中、国际高中46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可以说该校是“出生”在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发展现代教育、改善教育生态的大好时代。他们用扎实行动落实“三生教育”先进教育理念,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和班级特点的生态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主题是教师本领“恐慌”,到底谁在“恐慌”?是一线教师?还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在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老师们并不恐慌,在面临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发展新要求时,他们表现的似乎比较平淡。在与老师谈到新高考改革即将来临时,他们表现得并不“恐谎”,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后进生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他们,更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对文学有着化不开的情结,为什么他们却不喜欢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学科?不是他们不喜欢文学,而是他们不喜欢当今的文学教育。换言之,是我们的文学教育缺失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缺失一种对文学的价值的叩问。所谓“文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行为,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指向的是作家在体验中见出的深义、诗意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7.
“5字班”是幸运的一届。他们前未遭遇1957年“反右”和1958年“大跃进”,后躲开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完整地接受了六年本科教育,成为贯彻蒋南翔教育思想最完整的一届  相似文献   

8.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把“五四精神”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五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但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瑞华 《魅力中国》2010,(25):280-280
中国为什么至今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西方国家一个物理实验室里能出五六位呢?这完全取决于教育。西方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敢挑战老师、挑战权威。而我们的教育很受限于封建传统礼教观念。学生“太”尊重我们老师了,我们说是对的,他们不敢否认,以至于伤失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命运,而小学教育又在人的整个教育阶段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改革、更新观念,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勇于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主体。这里的“人”不仅指教师,还包括学生。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以知识为本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沉重的应试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被忽视了,他们压抑着自己的个性,沿着父母、教师为自己指引的道路前行,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在现代工具性、唯理性教育的宰制下,人的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生命的激情、尊严、个性与动感等最本真的特性与价值消失得无影无踪,人成了裹着知识外衣而追逐物质财富的木乃伊,教育的本真的、神圣的生命价值因被遮蔽而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1.
田元 《新西部(上)》2006,(12X):128-128
抓好艺术类新生教育,结合把好入学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等关链环节,用“八荣八耻”精神教育学生,营造好入学环境,打好思想基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发展》2009,(12):11-12
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600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1200万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利器”,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他们的言传身教。知识品格。  相似文献   

13.
薛峰 《东北之窗》2011,(22):70-70
什么是“庭院教育”?“庭院教育”又怎么会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在一起呢?乡党委书记王厚斌同志曾这样解释:“庭院教育”就是以附近几家邻居为单位,在居民家的院子中、房前屋后、炕头屋檐下组织群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交流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解疑答惑,指导他们过上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教育在经历新旧体制嬗变的过程中,在华传教士因“基督征服中国”之需,选择教育作为突破口。但他们面临的阻力是中国以科举取仕为核心的旧教育体制和理念,所以“基督化”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中国旧有教育。而这一任务的首要内容是诊断出中国旧教育顽疾.其次便是开出“根治”这些顽疾“药方”。  相似文献   

15.
辛耘 《开发研究》1987,(2):64-64
地处武陵山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把做好贫困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扶贫工作的始终.使脱贫致富成效显著,全华山同志撰文将他们的经验总结为八点:①针对有些贫困户想富又怕政策变的心理特征.进行社会主义现行政策教育.②针对有的人“听天由命”;幻想菩萨和神仙帮助脱贫致富的封建迷信意识,进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③针对部分农民“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单纯依靠救济致富的惰性思想,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④针对“脱贫无路,致富无门”的埋怨、悲观失望心理,帮助他们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增强脱贫致富的实际本领和才能.  相似文献   

16.
金东雪 《魅力中国》2011,(17):194-194
大学生,这个接受了中国正规教育至少十二年的特殊群体,考试作弊现象很普遍,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他们摈弃诚信的同时,却很少“知羞”、“认错”,更何谈知耻而后勇。这不禁让人感到难过、困惑、悲哀、反恩,而我们的教育才是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7.
徐蕾 《中国西部》2013,(33):66-71
特殊教育作为各类教育形态中,人才培养结构起步最薄弱,教育成果评定最不成熟,生源进出口最艰难的一类,一所小学制的特殊教育学校,究竟能够帮助孩子们走多远,能不能用“教育”与“知识”改变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另类老师     
邢舟 《沪港经济》2012,(12):70-71
“香港的教育机构负责人,有擅长人力资源的、擅长管理的,可就是没有懂教育的,没有在教育前线待过——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怎么和家长、学生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9.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启伟  贾彦琴 《魅力中国》2011,(21):477-477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要靠教师、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配合。“学困生”的转化,还需要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师要创新,教育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修复好“学困生”这艘将沉的航船,并协助他们顺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崭新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鼓舞他们去迎接今后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