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加快形成我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必须正视这一阶段我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将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为一体,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我区向产业分工体系中高端延伸,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提升进程.  相似文献   

2.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加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有效推动城乡之间相互支援、共同繁荣,逐渐破除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促进城乡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与根本任务,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一大推手,推动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真正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是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滨州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提升特色经济水平;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廷惠 《南方经济》2022,41(12):1-10
经济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高水平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制度支撑。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熟定型"基础上,要持续全面纵深推进改革,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完善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解放和释放更大社会生产力,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促进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划分好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和权限,这些改革的举措必将促进经济治理的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迅速、社区人员异质性强,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对于探索群众前进方向、拓宽党建视野、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具备无法比拟的中坚力量.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可以协调与各类组织的关系为社区治理增添合力.目前,我国社区软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念偏差、资源匮乏和群众参与度低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就必须聚焦这些问题,以党建为指引,探索基层党建在方向、动力和营造优势方面提升社区软文化治理的机制,引领并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任保平  迟克涵 《改革》2023,(1):18-30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如何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主题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就变得尤为迫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二者的同质性在于共同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协调各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5个方面入手,为解决社会矛盾转变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伍林生 《特区经济》2008,235(8):119-12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城乡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满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需要的原则、城乡平等的原则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上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姚申建  李对  姚峰 《特区经济》2007,221(6):116-11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为此必须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生产与供给的政策创新,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农村公共品生产与供给的政策创新应做到3点:一是体制应实行“以钱养事”;二是机制应实行“因事制宜”;三是评估应由“农民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经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贵州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乡之间差距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均等问题。通过研究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指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挖掘乡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探索创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庆宝 《乡镇经济》2011,2(2):82-86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实践中,全国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安徽淮北杜集区的"开放式村部"建设,直接着眼于农村的基层治理结构,或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吴丹  刘孟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24-131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人口集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治理愈加复杂,城市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利用CiteSpace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近20年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作者和机构处于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城市治理研究立足于国情市情与政策导向作用。城市治理研究内容可划分城市治理机制、城市治理模式和城市治理评价3个方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和数字城市研究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学者们致力于将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劳动者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不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统计制度、就业政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援助制度、劳动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情势下重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母小曼 《乡镇经济》2010,1(2):68-72
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统筹城乡改革将为重庆市的土地储备整治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而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则搭建了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文章提出了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储备整治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总方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土地储备整治战略的实施策略: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坚持市场运作的利益机制;坚持不断创新土地储备整治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评价工作;加强土地整理立法研究,进一步健全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彰奇 《科技和产业》2012,12(8):130-133
从技术预见角度看,现代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立足于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培育、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功能完善和能力提升。试图通过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内涵任务、功能职责等的分析研究,提出未来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路线和模式设计,力求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知识、政策、管理一体化现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