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处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末梢,是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纽带。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渡,必须切实加强乡镇农技队伍建设。一、乡镇农技队伍建设的现状1.基础建设。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如东县14个镇农技站的管理权全部下放至镇,与镇农机站、农经站合并,组建成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江苏省农委提出的"五有"建设要求,各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盱眙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于2008年5月完成,按乡镇行政区划设立1 9个农业技术服务站(含种植业、林业、水产、农机、多种经营管理),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171人,管理体制为:人、财、物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江苏省"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工作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办公、培训、服务、实验场所一应俱全,必要的仪器设备基本齐全,制度建设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改革,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需重视如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业科技示范户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体制和经营体制不断改革,原有的农技推广体制和工作方式也要有所创新.为了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六合区农林局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体系、充分发挥示范户在农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的示范带动作用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探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健全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育了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发展循环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促进了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是基层农基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开展农业科技"零距离"服务的有效平台,对于实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到2013年11月,江苏省盐城市挂牌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点157个,占全市农业村居的7.5%;在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点37个,占全市农业村居的1.7%。村科技服务站配备人员1-2人,省定现代农业示范村村级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在已经建成服务站中独立建站的占5.7%;依托乡镇级农业推广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占56.7%;依托农业企业、农  相似文献   

6.
最近,广东省在高要市召开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场会,会议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高要市的经验与做法。这意味着,广东省要全面试行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高要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始于2001年,2004年被确定为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高要市的做法为,撤销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畜牧兽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重新组建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推动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改善推广服务手段,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补充推广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睢宁县大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效能,改善信息服务手段,全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按照"总体规模保持不变,产业规模按需微调"的原则,重点围绕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筛选推广、示范户的培育、示范基地的建设、部省县三级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体系。建立一支以县级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县乡农技人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技推广模式,从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技推广的需求入手,提出了农技推广科技直接入户,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农技推广项目载体,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有效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增强农技推广体系的活力和服务"三农"的效能等有效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笔者在全面了解江苏省启东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的基层上,认真剖析了目前启东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总体情况启东市农技推广机构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蚕桑站、动物卫生监督所、林果站、种子管理站、质检中心等部门组成,核定编制99人,实有89人,县级在干部编制中已评为高级职称的有30人、中级的有27人、初级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农技推广新体系,是提升农技推广水平的关键;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是提升农技推广水平的基础和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水平的活力和源泉;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创新,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是提升农技推广水平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提升农技推广水平的前提;抓好三大服务体系、强化农业部门的服务功能是提升农技推广水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海门市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连续几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现代化建设试点市推进工作全省领先,现代高效农业保持全省领先。农业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努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海门市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开阔思路,解决问题,拓展途径,加快推进。一、海门乡镇农技推广的基本现状基础保障。2013年2月底,海门市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将20个乡镇调整为3个街道、9个乡镇。合  相似文献   

13.
<正>一、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的"江苏方案"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多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国领先,农业科技贡献率65%,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紧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和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于2015年末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自主开发基于APP应用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农技耘APP。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在国家"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中,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是主导,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处于末梢,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托,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全省农业系统落实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技推广机构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入场入社,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农委决定围绕省级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省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及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以"彰显农技推广魅力,展示为农服务新貌"为主  相似文献   

16.
农技推广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基于此,以农技推广工作为研究对象,就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加强对农技推广的了解,为推广工作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七星分公司坚持综合性和公益性原则,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探索出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适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了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营管理》2000,(12):43-45
根据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现阶段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应当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农技推广体系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要一手抓机构稳定,一手抓机制创新,稳定和创新并行;一手抓当前建设,一手抓长远发展,当前和长远并重,也就是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对近期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相应措施。   (一 )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民生实事来抓,坚持把依法依规与村民自治相结合、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质量与把握进度相结合,改革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一、瞄准目标,探索"三个一"六合模式南京市六合区现有街镇12个,区域面积1471平方公里,土地确权共涉及11个涉农街镇90个村居3358个村民小组11.9万户农户,二轮承包面积55.29万亩,任务量在全市最重。2014年在冶山街道率先试点,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农技推广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昭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就其进展、经验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