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俊杰 《改革》2023,(6):83-94
准确把握宅基地资格权的性质是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综合考察集体成员基于身份性资格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生成路径及农户宅基地利用方式变化带来的资格属性的拓展,可知宅基地资格权是一项兼具身份属性和财产属性的独立民事权利,其功能体现为分配请求权、居住保障权、可期待收益权和有限处分权。它在宅基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建立了关键联系,促进了所有权、使用权的权能强化与权益保护。实践中,应从界定权利主体、明确实现规则、完善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宅基地资格权运行机制,促进宅基地资格权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做出了方向性部署。三权如何分置、分置后宅基地资源如何盘活、盘活后收益如何分配、农民权益如何保障、使用权如何退出等具体问题,给农村基层留下了巨大的实践探索空间。阳信县温店镇党委政府以创新思维做活这篇大文章,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象山县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首批试点"三权分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20余处,已流转利用并引进乡村度假、高端民宿等项目12个,总投资超2亿元,4月24日颁发了全省首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截至7月初共颁发了8本。确权赋能强化制度供给明确权能属性制定《象山县关于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宅基地的所有权人,可对违法违规的宅基地进行纠正、调  相似文献   

4.
自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提出以来,理论与实务界对于新设的宅基地资格权无法形成统一认知,在内涵界定上颇具争议。追根溯源,宅基地资格权的提出系为在解决当前宅基地管理与利用难题的同时坚守保障农民居住权益的底线。宜将宅基地资格权界定为兼具身份性与财产性的成员权,而这不仅是源于对资格权的文义解释与对成员权基本特征的解构,更是出于对农民居住权益的慎重考量。在此基础上,可将宅基地资格权概括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内含申请取得、征收补偿、有偿退出以及无偿收回等多种权能的复合性权利。另外,资格权与使用权的界定至关重要,而作为配套措施的确权登记工作则能够为权利行使提供形式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广辉  张建 《改革》2021,(10):41-56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能有效破解"两权分离"产权制度下的权能困境,提高宅基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其财产权能实现,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在厘清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宅基地"三权"分别通过所有权虚位权能实现、资格权潜在价值显化、使用权多元化流转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面临着所有权虚位权能实现"难"、资格权潜在价值显化过程"杂"、使用权多元化流转遇"阻"等现实困境.为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激发所有权实现动能,激活资格权潜在价值,畅通使用权流转通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由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三部分构成。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耕地"三权分置"和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逐步完善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保护管理费、宅基地部分事项有偿使用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等,可以使我国大部分农村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福利水平,提高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对于脱贫不久的地区而言,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坚实抓手,也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层面。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发展重心向农村的转移,农村的总体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土地作为农村,农民的发展,生存保障,用好土地资源关乎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简述了乡村振兴对于中国农村的意义,农村土地两权向三权的转变,以及未来制度可能的改进方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农村宅基地改革的逐步推进,首先对学术界的各类探讨做了简要观点梳理,并参照最近几年在宅基地改革试点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将理论争鸣和基层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利开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结构、生成逻辑与原创性贡献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新时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因循“往哪改、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的思维逻辑,构建了以“道路方向论、中心任务论、主体作用论、策略方式论”为内涵的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情与农情”的现实情境、“人地分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矛盾演化”的客观规律、“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协调与联动发展”的价值目标综合集成的结果。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特色小农与农业现代化衔接、土地经营权有序资本化、构筑国家集体个人联动发展的“真实共同体”等方面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离不开要素在城乡间双向互动。文章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从形成分割、打破分割、开始融合的演进逻辑基础上,采取乡村向城市要素开放的切入点,准确识别开放乡村的发展必然与现实困境,并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村庄如何向城市要素开放。研究表明,开放村庄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发挥乡村多元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是同时又面临着要素难以集聚、服务质量低下及集体产权开放性不够的现实挑战。为此,应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升产权结构的开放性,顺应城乡人口互动发展趋势,搭建人才下乡机制,引进乡村产业、公共服务相关紧缺人才成为新村民,推动乡村开放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2.
邹强  王景 《科技和产业》2021,21(7):189-192
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积极发展地理标志,不仅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探索促进地理标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阐述地理标志内涵和特征,结合大理州实际,总结大理州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归纳出大理州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是重要的支柱性制度,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大有裨益。近年来,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宅基地过度集约与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并存、宅基地改革发展迅速与综合配套制度落后并存、宅基地的经济效益凸显与财产权诉求分化并存等矛盾,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耕者有其田"的保障机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土分属管理及国家土地基金"构想,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优化农村土地管理结构"的思路,以及"耕者有其田"市场运行体制。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社区团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垄断行为、社区团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团长管理问题等4个方面入手,研究社区团购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乱象给农村经济带来的种种挑战。探讨社区团购对农村价格体系、市场格局、农民就业、增收、维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呼吁政府及相关企业重视相关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引导社区团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集群构建“创新网络”为视角,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集群内部构建 “创新网络”具有积极作用,并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产业集群在其发展的任一阶段都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基于以上结论阐述了对我国产业集群建设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相关资料,以东莞市典型的"城中村"——南城区胜和大朗村为例,总结了该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经验。剖析了大朗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收入过于依赖出租、发展后劲不足,公共支出负担重,管理模式不合时宜、平均产权制度缺乏活力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升现有物业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实行村与经济社职责分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希望本论文对改善东莞市和国内其它地区"城中村"集体资产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郑重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对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最新要求,明确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了自身发展农牧业与农牧区的历史逻辑,是西藏自身农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表现出鲜明的西藏特色和问题导向。在实践逻辑上,西藏既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进行部署,又根据自身形势任务、机遇挑战,展开西藏“特色”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点,对农村金融发展绩效评价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的转型和企业治理,二是服务范围和自生能力。从近年来的改革看,农村金融发展绩效在不断的改进,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在上升,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治理结构也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仍然有较大的改进余地,需要在制度、政策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