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对民族文化悲剧的抒写包括对“真金”失落的痛惜与“灰土”拭拂不去的痛恨,他在小说中写尽“老字号”的悲哀和“老”民族精神的幻灭。这既是对转型期中国民族文化缺损以致衰落的冷静审视,又是对民族文化幻灭状态的痛苦反思,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出路及民族精神的重构做着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幽默诙谐、平和亲善的艺术风格表象中,内蕴着深沉厚重的悲剧意识。老舍的悲剧意识,以其所在的特殊时代与社会为背景,是对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对立关系的深刻体察、认知与精神上的超越,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未来发展的强烈忧患感、危机感。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根源是复杂的:穷人的生活境遇使老舍近乎本能地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抒写被侮辱被损坏的人生悲剧;来自老北京古都残灯末庙的末世境遇与来自满族旗人衰亡没落的民族忧思,使老舍从理性思考的层面追问人生真相与人类命运,不断探索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老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深刻描写了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北平小市民人性的缺失与扭曲。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毒害和侵蚀,一部分北平小市民抱残守缺.柔弱和忍让,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时,仍我行我素,不知觉醒,心甘情愿地走向毁灭;而另一部分小市民则拼力挣扎,但却步入歧途,丧失了善良的本性,不断堕落,乃至由人变成了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没有代表“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明清之际已产生启蒙思想的观点流传很广。启蒙思想有广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启蒙思想,即代表所谓“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中国的市民和西欧的市民有很大差异,中国古代不存在“市民阶级”,因而也不可能有代表“市民阶级”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的“大贾富民,国之司命也”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论都和启蒙思想无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普遍主张抑商和反对用银,说明他们并没有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考虑问题,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哈代悲剧小说与古希腊悲剧在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共同的审美价值在于,在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拒力抗衡,毫不妥协,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崇高的悲剧精神,然而关于“命运”的内涵,在古希腊悲剧中表现为不可理解的“无意”,在哈代悲剧小说中则是“比较可以理解的”,也就是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自发力量。  相似文献   

6.
悲剧,它为何具有强烈的审美作用一能够引起人们长时间的感情波动?自从悲剧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之后,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而流传下来的著名悲剧,几乎没有一部不是写人的“自我”寻找的艰难历程的。整个一部悲剧史,简直就是一部人类寻找自我的历史。固然,在所有的文学门类中,名作、杰作都不可能抛开人的“自我”,因为文学本来就是人学。但是,悲剧作为“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悲剧意识,即它能够深刻地、不加掩饰地把人生的、人类的紧迫性、危机性和艰难性,明白地、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眼前,使你不能躲避、不能够欺人和…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22日至23日,“东亚:市民社会的视角”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法政学院、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与日本佐贺大学文化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日本、韩国和斯里兰卡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22日上午开幕式之后的基调演讲中,中、日、韩三国的位学者分别就中国、日本、韩国及整个东亚市民社会的总体况发表了演讲。下午分为“东亚市民社会的演变”与“东亚会的共生”两个分会场,各国学者就中国城市市民社会的培、亚洲经济的发展与地区自立、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情书     
紫茶 《新智慧》2008,(3):I0009
老舍在33岁时已是文坛著名的作家,但还未成婚。当时,朋友们地他与胡洁青的性格和爱好比较接近,就轮流请他俩吃饭。赴宴三次后,两人都心领神会了。终于,老舍给胡洁青写出了第一封信:“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的悲剧艺术相通于世界,又极具民族与个性特色。其类型大致有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小人物悲剧和命运悲剧四种。悲剧成因多数来自于人的自身,悲剧主角不存在好坏的截然分野,悲剧冲突各有合理性与片面性,悲剧结局具备民族与文体特征。对于最后一点,文章从“大团圆”“庄与谐”“意象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是20世纪最富独创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市民社会”概念是葛兰西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的范畴。他从文化层面上阐释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方式开创了研究市民社会的新路径。或许在对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中,能达到对葛兰西市民社会思想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中的女配角乔特鲁德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善变轻浮、不忠贞甚至淫荡的人物形象,这种看法把她的性格特征简单化了。其实,她受克劳狄斯蒙蔽利用又遭哈姆雷特拒绝、排斥,是个悲剧性人物。她是自身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受害者,是被男性主宰的社会所吞噬。在她身上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现实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物的命运悲剧、环境悲剧、性格悲剧三方面分析了哈代的悲剧小说,展现其小说人物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为研究哈代及其小说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3.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以20世纪生活为故事背景,演绎了男主人公"1900"的音乐世界和船上生活。主人公最后的悲情抉择是他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拒绝。电影中的轮船、音乐、城市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文章阐释这些电影元素的象征意蕴,挖掘电影对人类梦想的悲情演绎,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4.
祥子的悲剧体现了一种文化形态的悲剧。这一悲剧的形成首先表现为市民社会不能容纳和接受,导致祥子文化无意识心理模式的毁灭;其次,主体内省意识的缺乏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文化形态的悲剧和作家的死亡意识密切关联,表现了作家对病态社会中秩序话语丧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5.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体系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哈代在创作中受到希腊悲剧,特别是 亚里斯多德悲剧主角“过失”说理论的影响,小说具有凝重的悲剧色彩。《卡斯特桥市长》以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故事为 悲剧模式展开情节并完成对亨察尔这一悲剧主角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的悲剧意识是一种关注人生、关注生命的人类哲学思考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将传统的、以社会伦理为核心的忧患意识升华为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忧患意识的优秀作家。钱钟书和鲁迅一道 ,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了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并在精神实质上实现了与现代世界文明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阿瑟·米勒在他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琳达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琳达不仅是父权制下边缘化的妇女,而且是威利和整个家庭悲剧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8.
对善的追求与对美的留恋贯穿哈姆雷特的一生,这种诗化意识赋予了他完美主义的个性,也使他的思虑与行动脱离,他一方面企图用语言代替行动,与世界隔绝,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行动寻求意义,力图使过程完美,而导致了行动的一再延宕。诗化意识与残酷现实具有不可调和性,二者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哈姆雷特走向虚无与死亡。  相似文献   

19.
《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充满不朽魅力的作品。剧中女主人公布兰琪的悲剧的主要根源在于现代社会里残存的野蛮势力,表明剧作家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存在的不和谐音———野蛮势力的遗憾及批判。  相似文献   

20.
自我形象是萧红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形象系列。萧红借助自我形象展示了女性“生”的不幸、“活”的不幸与生存的不幸,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文化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