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共财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对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增加收入、优化支出,积极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地方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分配结构日趋优化,财政监督管理逐步加强;但也存在财政供给“越位““缺位“、部分县乡财政仍较困难、预算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对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景 《江苏改革》2002,(9):39-41
根据国家“十五”《纲要》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从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调整税收结构、健全税收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努力构筑公共财政体制和强化财政监督、防范财政风险等四个方面对深化财税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雄飞 《中国经贸》2014,(8):239-239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手段。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模式的初步建立及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建立支农资金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覆盖范围,是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政策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财政支农发展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崔静 《乡镇经济》2002,(5):32-33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实行公共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国改革的需要,也是振兴我国财政的需要。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就是要建立以税收为主体,规范的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建立以公共支出为主体的财政支出体系;按公共财政要求建立各项财税法规,规范各项财税制度,推进各项财税改革。  相似文献   

6.
莫连营 《唐山经济》2007,(8):4-5,13
财政作为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工具,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将有力地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在调整经济布局、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分配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对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体制机制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市的实际看,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需要认真分析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思莲 《老区建设》2006,(12):31-32
公共财政是市场化国家通行的财政模式。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有效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是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任务。一、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近年来,江西省信丰县的财  相似文献   

8.
“十五”时期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北京市“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和财政部关于财税改革的部署。我市“十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把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摆在财政工作的中心位置,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生产力的角放和发展,努力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工作已进入实施的实质性阶段。我国建立的公共财政模式,与西方的公共财政有着根本的不同,它表现在理论基础不同,出发点与目的性不同,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同,实施进程、范围及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不同。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必然走“公共化”道路,健全财政法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0.
闫华杰 《中国经贸》2014,(11):201-2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描绘了蓝图,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此次改革明确了顶层设计在整体改革中的作用,基层财政部门应从财政基础工作着手推进管理创新,服务财政体制改革大局。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财政被称作“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体制,就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底,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探索适合现阶段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具有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典”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了防疫控制体系和社会安全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建议调整公共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建立政府防御公共风险的社会安全体系;除了继续完善中央对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上,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管理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推进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开局在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针对我国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提出了“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渐进式的财税体制改革即将深入。业内人士认为,更多更核心的财税改革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为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是滨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财政改革发展事业深入推进的时期。财政体制由过去的吃饭型财政和建设型财政,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力求均等化作为主要工作方向和主要工作目标的公共财政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
贯彻十六大报告“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应在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这对上海深化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深化上海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并对一些有关理论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4,(1):56-59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拉开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帷幕,从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思维出发,把财税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破冰船”位置,财政也明确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凸显新一届政府对财政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李春才  邱志忠 《南方经济》2002,(5):67-70,74
研究县级财政收支结构,要适应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税收结构。要调整和规范社会分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协调和平衡区域结构,保护税赋公平。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0.
郑洁  翟胜宝 《新疆财经》2009,(5):51-54,72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制的基础环节,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本文就目前我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县乡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县乡财政体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