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献 《齐鲁粮食》2010,(7):45-45
对于长期储藏的粮食.较低的储粮温度是保持储粮品质、减少储粮害虫及霉菌危害的最有效的储藏措施。我国现有的储粮仓房大多为平房仓,平房仓隔热性能较差,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仓外透人的热量有2/3是通过屋面透人的。要保持仓内储粮较低的温度从而阻止储粮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建成  韩毅  文宏  王磊 《齐鲁粮食》2007,(12):36-38
当前,低温储粮已是保证粮食储藏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粮食储藏技术发展方向。低温不仅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降低粮食损耗,还可有效防治储粮害虫、微生物的活动。因此低温储粮无论是对保持储粮品质还是有效控制害虫对粮食的危害,都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储粮新技术。对于平房仓来说,仓外热量向仓内传递的主要部位是屋面、墙体、门窗和地面,其中屋面约占平房仓热量传递的80%左右,仓顶传入的热量是引起粮堆表层粮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平房仓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是降低热量传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述了清代广东缺粮的原因。分三方面探讨清代中央政府及广东地方当局为改变粮食供求状况而采取的政策:(1)流通政策:实行比明代更为严厉的禁籴政策,禁止本省大米出口,其次是鼓励省内地区的粮食流通,外省大米进口,逐步放宽外洋大米进口,增加本省粮食供应数量。(2)积贮政策:加强州县一级的粮食贮备,严格常平仓的管理措施,保证省、府常平仓的储存数量,鼓励民间社仓、义仓的发展。(3)生产政策:通过大力垦荒,推广农业技术、大兴水利建设以增加粮食生产。但总的来说,清代广东粮食政策是不成功的。关键在于土地的增长及粮食生产的增长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储备在平抑物价、备荒备灾、保障军需民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新时期如何推动粮食储备供给侧改革,实现"绿色储备、科学保粮",福建省漳州市就此开展了探索与实践。作为粮食主销区,加快储粮现代化管理、提升储粮安全水平尤为重要。近年来,漳州市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储粮生态、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推进现代化粮食储备库建设、推广现代化储粮技术应用、提升储粮队伍管理水平等为着力点,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粮食仓  相似文献   

5.
于德源 《中国农史》1996,15(1):29-37
本文根据清朝历史文献,详尽地考察了清代北京京、通二仓的规模、管理机构和收放制度。清朝对于京、通二仓的管理既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失败之处。清朝对于八旗甲米发放方式的屡屡改变,反映了统治者为维持兵丁生计和利用甲米平抑粮价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并不太成功。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和对清代北京人口及粮食消费量的分析,笔者认为清代北京除八旗以外的一般居民,其食粮来源主要并不是京、通二仓平粜漕粮和流于审面的俸甲米石,而是商人自山东、河南贩运而来的小麦、杂粮。在北京粮食市场上,商人贩运的粮食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1,(4):64-64
为了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保证粮食安全储存,广西粮食部门正全面开展科学储粮惠民工程,以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节能环保、助农增收的社会公益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不久前自治区粮食局在田东县举行科学储粮示范工程启动仪式。为农户发放了300套储粮标准仓。  相似文献   

7.
“无药”储粮是粮食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其特点是节约保管费用,降低储粮成本,提高储粮品质,保护环境,减少粮食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以争创“山东省示范化粮库”为目标,积极开展“流动红旗仓”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水平,整合技术力量,增加投资,加大科学储粮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探讨“无药”储粮的方法。截至目前,所有粮食已安全度过高温期,15口仓没有进行药物熏蒸,实现了“无药”储粮,确保了储粮安全。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正清朝仓储制度是借鉴前朝经验建立起来的,从开始就比较完备。一、清代的京通仓清代京通仓是在明仓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整个仓群包括大型仓库15个,1362座。主要贮藏由各地缴纳的税赋漕粮,并按种类及支放用途分存,以保证官俸、京城军粮供应以及平粜、赈济之用,其储粮规模与明代的每年400万石相当,最多时可达年700万石。京通仓事务由仓场衙门管理,北京设有总督仓场侍郎,也称仓场总督,户部满、汉侍郎中各出一员担任,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储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粮库出现了仓容不足的问题。为弥补仓容不足,有些粮库租赁了部分社会仓房,但租赁仓的储粮条件无法与正规粮仓相比,特别是租赁仓墙体能承受的侧压力不足.气密性和保温性也较差。为解决租赁仓的不足和防止意外发生,我库将储存在租赁仓的粮食全部采用散装储存方式应注意的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齐鲁粮食》2006,(2):47-48
低温储藏是现代储藏技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使粮食处于一定的低温状态,可有效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力,增加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对减少储粮的损失,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作用显。但建标准低温仓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如何对现有仓储条件进行改造,达到准低温储藏的要求,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央储备粮登直属库通过利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并采用多层保温隔热材料压盖及塑料薄膜密闭等措施,进行了高大平房仓准低温储粮实仓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日,8600个科学储粮示范仓已发放到山东莒县农民手中,及时保障了农户的夏粮入仓。自开展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以来,该县粮食部门已累计为农户制作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2.16万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2.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容易陈化,安全保管难度极大。利用屋顶风机控制仓拱温度,利用空调控制仓温,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了准低温的储粮环境,保证了储粮品质,控制了虫霉发生,减少了储粮污染,增加了储粮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麦收在即,山东省沂南县加大力度推广"储粮示范仓",解决农民储粮难题。这种"储粮示范仓"是用彩钢板组合而成,每个能存粮食1000公斤,使用年限15年,具有防虫、防潮、防鼠、粮质稳定、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据了解,"储粮示范仓"经财政补贴后,农民仅需缴纳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储粮对粮仓的要求 (一)、科学建仓。农户一般在住房内建红砖仓。在考虑不占用主要用房外,还要从安全储粮上考虑,地基要坚实;防土地面返潮,仓底与地面之间要留有通风道;仓顶要留通气窗,关闭能密封,开启能通风散气;四面墙壁和仓顶、仓底面要平整光滑,不留洞、隙;顶、底与四面墙壁,墙壁与墙壁的交角应为弧形,以利打扫仓内  相似文献   

15.
在房式仓中采用实仓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生物制剂乙基多杀菌素乳剂、植物性制剂蛇床子素粉剂与化学制剂甲基嘧啶硫磷粉剂、仓虫敌粉剂对储粮害虫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乳剂和蛇床子素粉剂在实仓试验中对储粮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与甲基嘧啶硫磷粉剂、仓虫敌粉剂防治效果相当,是亟待开发极具前景的"绿色"的理想储粮防护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夏季晚间利用外界与仓房的温差,采用排风扇或自然通风的方式,有效降低仓温和粮堆上层温度,为储粮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然冷源结合机械制冷对浅圆仓开展低温储粮技术实仓实验。储备库通过半年时间的实仓温度、湿度、水分检测跟踪,实验证明,利用自然冷源结合机械制冷低温储藏,既节约能耗又能使粮堆长期保持在15℃及以下,实现低温储藏,保持储粮品质稳定,延缓粮食陈化,减少化学药剂的污染,初步显现储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收集整理浅圆仓低温储粮基础数据,为浅圆仓低温储粮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该技术在未对包装仓进行性能改造的情况下,采用围包散装堆垛存放,塑料薄膜五面密闭垛基嵌槽压封,利用排风扇进行箱式不揭膜通风和吸风间歇投药熏蒸,使粮食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解决了包装仓不能散装储粮的难题,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减少资金占用,达到了与储备仓库散装存粮一样的储粮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边建库 边储粮 建库储粮两不误四川苍溪国家粮食储备库我库始建于1991年,1993年1月被国家粮食储备局命名为国家粮食储备库,是一个拥有仓容2250万公斤,各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新型粮库。我们一方面抓建库,一方面就抓储粮,做到了边建设,边储粮,建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本文以玉米为储粮品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内环流控温系统,研究以"低消耗、低成本、低污染、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低三高"玉米科学储粮模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经一次熏蒸防治后,2个试验仓害虫密度均控制在1头/kg,粮堆处于基本无虫粮状态;4号仓最高粮温为24℃,平均粮温为16℃,7号仓最高粮温为23℃,平均粮温为15℃,较好地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基于自然冷源的玉米"三低三高"储粮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冷源,是一种适宜于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绿色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