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农民来说,买家电可以得到补贴是件大好事。这是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创新和突破。家电下乡拉动了内需,在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更为推广民族品牌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林祎黎  项冠青 《中国经贸》2009,(22):139-139
政府的财政政策不仅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公平的目标。政府倡导的家电下乡工作正是政府为实现公平的方式之一。家电下乡,这项旨在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不仅可以转移出口能力,减少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同时又可以消化家电行业产能过剩,扭转企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势头,显然是一举多得,并且已成为农村市场快速启动的催化剂。“家电下乡”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非简单的资金补贴,而在于农民消费市场的全面贴近。  相似文献   

3.
家电下乡作为一项惠农政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或有不可预知的问题阻碍政策的实施效果,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深入挖掘。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州家电下乡政策的跟踪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影响家电下乡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彭伟  郭锦墉 《老区建设》2012,(18):40-42
研究表明:农户政策满意度,农户感知价值中的“下乡家电”质量、“下乡家电”价格、“下乡家电”售后服务,农户家庭收入,参照群体,家电下乡政策中的补贴品种、补贴比例、最高限价子政策,与农户“下乡家电”重复购买行为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农户感知价值中的“下乡家电”购买便利性,家电下乡政策中的数量限制、时间期限子政策,与农户“下乡家电”重复购买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性。依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份,在我国对外贸易出现摩擦,国内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推出了“家电下乡”政策。随着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的顺利开展和后继的推广的进行,家电下乡政策已经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农民老百姓关注.当然相应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在此情况下.我们政府和企业要及时解决问题,农民也要对这一政策坚定信心,使得我们的家电下乡更好的推广下去。  相似文献   

6.
家电下乡政策是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文章从数理经济学角度分析比较了政府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前后对产品最优价格的影响,得出家电下乡政策降低了产品价格,更有利于扩大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同时家电下乡补贴比例和以旧换新定额补贴等是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并分别从政府和制造商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锦墉 《老区建设》2012,(Z1):19-23
"家电下乡"政策在我国实施以来虽取得了一定社会成效,但农户对其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针对江西现状,要提升"家电下乡"政策绩效,需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多方面着手,以促进"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7年12月出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通过对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民进行13%的财政补贴,一方面确实调动了部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惠农政策的一些弊端,如政策实施和制度初表相违背,政策缺乏一个长效机制等。本文通过对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家电下乡农民态度进行实证调研,重点从农民的角度分析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考察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家电下乡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家电下乡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农民的消费结构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对家电下乡引起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基础上,对贵州省农村家电下乡政策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拉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已在各省市全面实施。本文通过分析“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实施的正负面影响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确保“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有效实施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严复雷 《特区经济》2008,(4):281-282
家电行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是目前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加入世贸给我国家电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家电企业要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创造世界品牌,做大做强中国家电业。本文通过对国际知名家电企业松下和三星的海外营销成功策略的研究,提出当前我国家电企业进行海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梁莉 《特区经济》2010,(9):161-162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融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而农村金融服务领域远远跟不上形势。本文就是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阶段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归结为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政策是农民增收的灵魂,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文章就是分析了政策为什么能影响农民增收,探讨政策如何影响农民增收问题,然后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郑雪英  江东 《特区经济》2010,(11):282-284
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制约中国家电产业国际化的四个因素出发,通过对要素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技术寻求型等四个动因以及中国家电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方式的分析,基于家电产业的四个特征提出中国家电产业国际化的可行路径和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5.
Many household choice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are correlated with choices of nearby households, because nearby locations have unobserved factors in common and households and their neighbors interact. However, models recognizing these spatial correlations are rarely used because few surveys give exact household loc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use unusual data from rural Indonesia, where distances between households can be measured, to examine spatial effects in equations for non‐farm enterprises' share of household incomes and food's share of total household budge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gnoring spatial correlations in household choices might cause bias and inferential errors and could distort recommended policy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raise living standards in rural Asia.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if China's grain subsidy program keeps farmers from engaging in migratory work using self-collected panel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Zhijiang, Hubei province. Making use of Zhijiang's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I construct a treatment and a control group and use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the subsidy effect on migration. M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rain subsidy policy does keep farmers at the rural origin.  相似文献   

17.
以长三角为例,采用LMDI模型和M-R模型从时空视角将2009—2019年长三角居民用电差异的驱动因素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人口城镇化效应、家庭规模效应、用电强度效应。研究发现:用电强度、家庭规模、人口规模是推动长三角居民用电量增加的因素,用电强度推动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抑制了用电量增加;长三角居民用电量的空间差异在逐渐扩大,人口规模是上海、江苏空间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浙江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农村较高的用电强度,安徽则是由于农村较低的用电强度。降低江苏和浙江用电强度,提高安徽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用电强度,研发和使用绿色建材和智能电器是控制长三角居民用电增长和缩小空间差异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婷  李若衡 《特区经济》2014,(10):148-150
受传统户籍制度与现实工作生活影响,农民工到底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边界模糊,属于被边缘的群体,引发了农民工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危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术素质的提高、年龄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并享受与城市人群同等的各项社会权益。积分入户政策从制度上肯定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路径与各种社会权益,是中国户籍改革的一大进步,既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实现,还可有效解决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排头兵,率先发起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浪潮中,研究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发现了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少、农户受教育水平低、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地规整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实行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福利化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被称为"三大件",并开始向普通日本家庭普及。此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家电产品被生产和销售。时至今日,包括"三大件"及空调等在内的家电产品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与此同时,废旧家电数量也逐年上升,为了促进废旧家电中有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构建循环型经济社会,1998年6月日本制定了《家电再生利用法》,自2001年4月开始实施。对日本实施《家电再生利用法》的成效进行分析,可以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