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燕 《黑河学刊》2012,(1):160-161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的影响,学生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仍未形成。因此,要从转变教学观念、确保学生行动自由、培养学生参与兴趣、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等方面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研究的发展,教育领域的主体间性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等各主体间需要以"理性交往"为原则,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最后各主体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是20世纪哲学领域中凸现的一个概念.主体间性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中体现出的相关性.研究主体间性为进一步思考网络交往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4.
在审美活动中,欣赏者、艺术作品、艺术家和世界共同构成了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使审美活动由审美价值关系中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单个主体活动转向了多个主体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审美活动主体间性的交流形态,主要体现为审美活动中的多个角色的多重对话和交往,它是"我"和"你"的交流,是多个主体的交流,并且是主体间多种方式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庞莹  谢众  顾君 《特区经济》2009,242(3):238-239
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和纳什均衡理论,运用"互动聚核式"模型和博弈论研究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关系,得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主体形成和谐关系更好地促进自主创新,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习中西翻译的历史,早期的翻译主体问题研究主要是译者主体的研究,对翻译的态度偏重于"主观".但是随着研究需要的变化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对于翻译研究学派以多元取向为特征的探索.同时,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影视作品翻译成为了翻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试图将影视作品翻译作为研究语料来探讨哲学文化和语言主体间性之间有效交往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辨析主体性、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相关概念,论述建立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性、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过程及交往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辨析主体性、主体间性及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相关概念,论述建立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性、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过程及交往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企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世界人类的共同理想。作为生产力重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因此,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首先要立足于构建和谐企业,积极寻求在经济领域的着力点,尤其是要不断寻求多种所有制关系的和谐,寻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关系的和谐.寻求经济发展结构和格局的和谐,寻求在经济发展中各利益群体重大方面关系的和谐。为此.就如何构建和谐企业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价值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是针对传统哲学中"主体性"这一概念所导致的困惑与局限提出来的。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无疑与传统上人们确立的单一主体性有关。这就要求理解和考虑问题要从价值的主体间性的角度,即从主体——主体间的关系出发,在实践中去解决和处理人的生存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及伟 《特区经济》2007,216(1):17-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等各种不同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实践中应当科学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就业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科学地研究制定好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和谐文化具有创新型文化和和谐型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创新与和谐存在辩证关系。据此分析创新型和谐文化的内涵与结构,提出创新型和谐文化的演化过程以及建设思路,为组织建设创新型和谐文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素分析入手,了解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用人单位法制观念的树立是前提,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法律法规的健全配套是依据,执法部门的有力监督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和谐民族关系对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因素是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决定因素,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建设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龚锋 《特区经济》2009,(8):117-119
财政资金的使用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政支出的公共效益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监督,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公共效益,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涂云海 《特区经济》2008,(3):157-158
正确处理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调整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劳动关系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即建立起包括政府、企业主组织、工会在内的"三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余建杰 《特区经济》2007,221(6):109-1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张春芳 《特区经济》2011,(6):127-129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构建公正合理的协调的利益关系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失衡违背了这一要求损害了社会公平,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更不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兼顾个人利益同时强化社会公共利益,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正义的利益保障机制,是解决利益关系失衡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改革与战略》2011,27(8):24-26,59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文章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出发,在阐述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指出转变观念、强化政策法规导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突破技术瓶颈和培养全民意识是和谐社会语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吴江  彭婷接 《特区经济》2013,(12):97-98
嵌入型劳资关系是我国劳资关系的重要形式,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在国内外关于劳资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的特点,完善了嵌入型劳资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