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江西省萍乡市扶贫办把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和指导返乡农民工在家创业和就地就业,使就业“寒冬”化为创业“暖春”。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9,(6):15-15
应对农民工大量回流,重庆市积极组织返乡农民工市外输出和本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返乡回流的360余万农民工中九成已经实现了外出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工返乡,给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劳动力输出大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缓解大量劳动力涌入的就业压力、发挥返乡农民工的自身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西北各少数民族省份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地方立法,尽快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条例>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务例>等相关法律,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有法可依,并且降低司法救济的成本,为广大农民工提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的良性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晋  赵彬 《浙江经济》2010,(16):44-45
返乡创业成功与否,涉及到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创业者等诸多因素。地方政府应该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更好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帮助农民工成功创业,从而使创业带动就业,逐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分析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胜远 《乡镇经济》2009,25(9):85-89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增收的有效方式,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返乡农民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SWOT分析理论和QSPM矩阵决策分析工具,分别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战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了开拓进取型和发展改进型两种战略选择,并针对这两种战略构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做一个浅显的理解。农民工返乡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返乡农民工失去工资收入,生活陷入困境;又一次面临子女受教育问题;再就业问题严峻,而且农民工创业很难等等。而解决问题的措施主要有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并从各个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向企业发放补贴,及时向农民工传递就业信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返乡问题的解决也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宵节刚过,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就在县城时代广场举行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服务活动。来自县内外的75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场求职者有3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9.
李文涛 《特区经济》2009,(6):158-15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已出现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的局面。如何应对这一不利局面,帮助返乡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和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阜阳市是全国五大农民工集散地之一,2011年以来,不少外出农民工留在本地就业创业.农民工在服务经济建设、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工精神",对于这种宝贵精神财富,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积极营造关爱农民工、支持农民工的浓厚社会氛围,切实维护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搭建宽广平台.  相似文献   

11.
马继迁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2):135-139
农民工就业质量议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江苏与浙江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两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江苏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显著高于浙江农民工—在就业质量的6大方面总共40项指标中,有32项存在显著差异,且这32项指标均是江苏明显好于浙江。对于该发现,文章从人力资本、企业制度、非正规就业模式、法制环境等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机相连,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和众多新生代农民工都面临用工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的核心与本质问题。文章采用Fugate(2004)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问题的分析框架: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就业能力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由于企业无法满足其基本诉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基于此,提出对未实现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民工自我管理,提升其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就业;对已实现就业的新民工,应建立组织支持契合,积极开展指导关系项目,降低其离职倾向,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三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体、城市社会为补充、兼之以农民工自身不断完善的三维对策。文章认为,政府方面应采取相关经济政策扶植中小企业,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并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建立健全针对农民工的各种保障体系等;城市方面则应首先从心理上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关系网络;农民工自身则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林龙飞  祝仲坤 《南方经济》2022,41(12):99-114
在"数字中国"和"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释放就业效能被社会寄予诸多厚望,但其在理论文献上缺乏直接的经验证据。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278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采用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对数字经济进行测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克服实证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所得结果依然支持数字经济对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正向效应。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尽管正向影响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但在影响效应上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当数字经济为中等发展水平时,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边际效应达到最佳。这意味着今后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需遵从"适度"原则,需谨防过度数字化带来的"就业无效"和"就业低效"问题。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新生代"、"高技能"、从事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居民服务业的农民工就业质量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为目前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提质扩面"提供了实证支撑,结论对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凡兰兴 《特区经济》2012,(1):165-167
本文在分析跳出农业反哺农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开发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门路、鼓励返乡农民工涉农创业及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昊  张务伟 《科技和产业》2022,22(9):182-188
为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运用Excel与CiteSpace V软件,对中国知网2000-2021年以农民工就业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进展可分为萌芽发展、井喷缓冲与波动减少3个阶段;研究热点围绕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研究四大主题展开。最后对中国农民工就业领域提出3点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浩 《改革》2012,(6):77-8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将面临巨大冲击,三类农民工就业需高度关注。部分农民工返城复工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流动性显著降低,返乡务农者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农民工全年整体收入减少将成为大概率事件,部分低收入农民工家庭可能陷入生存困境。相关对策建议:推动劳务输出和输入省份之间精准对接,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工实现安全、稳定就业。借鉴东西部对口帮扶就业扶贫办法,由专人负责组织农民工外出并送至就业地点。强化有条件地区对农民工就业吸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支持力度,吸引培育一批新农民,多措并举支持返乡农民工渡过难关。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市社会管理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安居存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子女受教育、社会保障、权益保障、土地制度、管理制度等障碍和制约。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法律保障体系,要清理并修改已有的法律制度,加紧制定新的法律制度。要强化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执法力度,必须建立一种城乡统一的制度,让农民工自然而然地进城稳定就业、乐于安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