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西部一些省份,依据地域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新途径,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同时,创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受益,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效拓展农村增收新领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彪林 《发展》2012,(5):123-123
面对经济迅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我国的西部农村,由于长期受经济文化滞后、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成了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渠道。为追求家庭收入而外出务工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区域异质性为立足点,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工具从文化产业供需结构现状、文化产业结构特征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给侧失调问题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建议:西部地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主体以提高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消除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失调;从搭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扩大区域贸易开放度、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多维打造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中央和西部各级政府要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高度,积极探索建设渠道,大力加强西部农村文化的基础建设、设施建设和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正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正效应,其直接正效应就是退耕还林后的收益明显高于退耕还林之前。其间接正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点: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减少了农民的灾害支出。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农民增收,农村税费改革又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捉襟见肘。本文就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及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建平 《特区经济》2006,(1):232-233
本文就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西部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阵地萎缩、设施简陋,经费匮乏,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贫乏等严重问题。切实加强西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活力     
正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指数首次发布文/罗滢2016年7月28日,四川省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创办的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挂牌仪式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和"中国西部文化消费指数(2015)"首次发布。据悉,两大指数分别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体系"作为分析框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综合反映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未来西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贵州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村文化建设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大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却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使得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发展失调现象普遍存在,平衡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刻不容缓。本文认为应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农民;转变思想认识,增强立体意识;优化农村文化队伍配置三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现实的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农村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如果从更深层次上追究,则可以将其归结为我国法律制度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缺失。为此,防治农村的环境污染应该从多方面考虑,既要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又要在目前还未完善立法的条件下充分提升行政机关的执政水平,以及设立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威胁粮食安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黑龙江,农民转移就业也受到影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  相似文献   

14.
制约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枭吟  焦成焕 《乡镇经济》2008,24(8):104-107
丰裕的企业家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大量崛起的农民企业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民企业家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农村城市化的催化剂、农村特色产业的缔造者、农民创业示范效应的作用。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因素,造就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思安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8,24(10):60-64
文章通过建立农村收入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农村收入差距。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构成农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区域间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非农部门发展水平差异所造成的非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农民在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能力上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陕西省宝鸡市3个乡镇12个自然村为样本,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宝鸡市的农村公路、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三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较之前有所改进,但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低水平、不均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约着宝鸡市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对宝鸡市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是制约西部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西部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应坚持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着力对接市场、建品牌、增活力、促发展。坚持提升劳动者的产业发展能力,重培训、促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振兴收益,激发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补短板、强弱项,应更加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增强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推进工作的动力与能力,确保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张玉利  冯潇 《南方经济》2019,38(7):72-8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业功不可没。乡村振兴、共享经济、社会创业、三农变化、城乡互动等众多因素共同推动涉农创业,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创业活动日趋活跃。但是,不能用工业化发展的逻辑振兴乡村,三农创业也不会是城市创业的自然延伸。挖掘三农创业实践中的学术问题,大力开展三农创业研究,不仅有助于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三农发展等政策建设建言献策,也有助于丰富和推动国内的创业研究。基于三农创业所展现出的活跃性和独特性,作者指出机会在未被充分利用的三农独特资源中孕育,资源、创业者等基本创业要素也正不断向三农集聚,呼吁学术界重视三农创业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地,文章从三农资源、企业家精神等角度切入,初步探讨了三农创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最后,文章从三农创业实践出发,对三农创业的研究视野、研究情境、研究范围、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等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理念强调量与质的协调,追求经济、社会效益并存,而农村电商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又可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支持作用。以武威市案例为切入点,聚焦具体特色产业对农村电商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进行剖析,以期为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合理性的路径参考。通过案例分析,从武威市农村电商大户发展实际出发,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作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多维视角,探究农村电商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情况。研究发现,农村电商能够提高农民效益水平,激励产业创新升级,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优化相关要素融入,进而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证了农村电商对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作用,证明农村电商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华清  袁艳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03-107
农民组织化作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在其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能忽视当前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的客观事实。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各种新旧矛盾日益凸显,对农民组织化发展的要求也显得更为紧迫。组织化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农村最现实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此,文章结合农村空心化这个最大的现实背景,探讨它对组织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各种阻碍,并最终落脚于在空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组织化发展这个重点问题的研究之上。这有利于避免组织化的盲目发展,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谈判力度,解决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部分问题,也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