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内     
《天津经济》2013,(3):79-80
全国转型发展指数首次发布上海居全国首位2月28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全国各省市转型发展指数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并首次向社会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和2010年全国各省市转型发展指数的均值分别为48.5点和45.9点,上海"转型发展指数"为76.9点和73.5点,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首位。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位居第二、三、四、五位。"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对上海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率先"和"突破"的要求,希望上海做到"四个率先"和"四个进一步",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上全面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城镇化模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本文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选择,进而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根据包容性增长的原则,从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四者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韦岩峰  默子然 《特区经济》2012,(10):167-169
"四个发展"是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科学转型的重要路径,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能够体现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青海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青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青海省"四个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四个现实路径:重构产业结构、重塑经济地理、优化要素配置和创新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学界有共识,中国继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亦即实行转型发展,但是,学界讨论的只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模式,很少讨论转型发展路径即如何从原有模式达到目标模式。文章运用拙文《农民工、时空差、政体特色与"中国发展之谜"——发展成本化解理论探讨》获得的认识来探讨有关中国转型发展路径的几个重要问题,即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  相似文献   

6.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6,(3):44-45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过去20多年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基础性因素将要发生实质性变化, 有的不复存在,有的将向新形态演变,已有增长模式将面临过去未曾有过的转型压力。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一个时期以来,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约束压力加大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正进入一个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强盛和软实力的强弱,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既得益于教育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发展。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转型升级的四个关键节点,对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强教强市之路是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8.
詹强 《浙江经济》2011,(4):25-26
开局之年,金华将重点抓好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抓统筹、加大投入惠民生等四方面工作2011年,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重点抓好调整结构促转型、完善机制抓统筹、加大投入惠民生、深化改革增活力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处于向发达经济体过渡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政府的三大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溪口镇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迅速推进,溪口正面临着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城乡发展不相协调、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等难题的困扰。而推进试点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实现溪口从城镇到城市转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组织的一个细小分支--行业社团着手,探讨当代中国社团组织的转型发展。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国家自上而下设立的行业社团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需要遏制其进一步行政化的冲动,不断向市场化和社会化演进。文章通过对行业社团改革的逻辑起点、动力因素和转型困境的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行业社团社会化转型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和GM(1,N)模型对2000—2008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0年以来,上海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系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到2007年才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经济转型中,经济系统受到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上海目前的社会保障对经济总量的发展存在负面作用;在所有驱动因子中,人口素质的提升与环境治理的加强对经济总量的作用最为明显;而环境保护和创新成果对经济总量的驱动作用还有潜力可挖。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研究强调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到了地方政府目标的多重性,本地区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以及中央政府的满意程度等。对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业、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行为不到位方面的研究是从定性方法来论证。本文试图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为将来的计量研究提供一个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加剧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逐渐形成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不只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更主要是出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进行经济转型上有独特的优势,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及结构转型的压力,绿色消费是转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个人购买力与消费需求的增加,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将会是未来中国城市能源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界定何为绿色消费以及如何从消费侧进行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绿色消费概念缘起的阐述,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提出实现绿色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照红 《特区经济》2007,221(6):114-115
一定时期的养老模式选择和特定时期的经济形态、家庭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从历史变革的过程看,我国的农村养老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随着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战略新兴产业现在已拥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产业集群也初见端倪, 但存在产业发展迟缓、技术力量薄弱、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提出需要加大政府宏观指导和协调力度, 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优化设计产业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强国际科技产业交流与合作等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徽和谐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非和谐发展引起的。根据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系统阐述了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各种理论,然后构建了和谐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各城市的和谐竞争力进行评价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和重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警 《改革与开放》2011,(10):62-6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转型客观上也要求道德转型,但由于道德建设明显迟滞于转型期社会的发展,使得在社会的一些领域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并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转型。揭示和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探索道德重建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晓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8):165-167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的特殊阶段,建立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对西方社会保障发达国家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指出普惠型社会保障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还能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文章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应当建立起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老百姓的各种生活后顾之忧,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国史与国际角度考察中国发展方向,着眼经济增长与政策转型核心问题,并探讨有关社会科学研究及其中国特色。1978年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转变,彻底实现了“经济国家”使命并借助改革开放取得经济成就。但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包括社会公平、政府结构及其经济职能蜕变等)亟需深入研究。国家总体公共政策正面临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向更高阶段的新的转折。经济仍然是不能取代的重要基础,但各项政策规划需要尽快向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模式转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有关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可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