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部六省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中心地带。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发展,西部也已在大开发,中部地区却逐步成了“塌陷区”。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多,但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多方投资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本文主要从这方面用博弈分析法论述这个发展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峰 《老区建设》2007,(5):19-21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品资源基地、农产品商品基地、工业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农业经济近几年虽发展加快,但农产品物流明显滞后.本文在结合中部地区农业物流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释其利弊机遇,探讨现阶段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形成了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一般认为,中部地区只要发挥其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制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可以吸引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再加上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加快技术变迁,从而实现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前的区域发展格局从空间上看对中部地区一定有利吗?这给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从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制度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中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丁帆 《特区经济》2009,(8):169-170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中部六省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人口最集中,"三农"问题比较突出、金融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本文指出了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并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莉 《中国经贸》2012,(6):95-96
本文基于SWOT来分析中部地区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确认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战略选择,树立共赢战略意识,发挥整体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培养中高端人才,依托各方资源积极开展服务业外包市场。了解中部地区服务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机会,对整个服务行业进行相应的市场分析,并以此来制定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2,(121):1-29
论述了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在全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发展不足、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结构严重背离以及区域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等问题;提出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定位、重点、途径,以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借助较多的数据分析了中部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流通业在中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流通观念、发展现代化流通业、完善城乡流通体系、调整企业规模结构,以及加强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措施,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加快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及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引擎,是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文章通过对江西及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现状分析,提出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创立一个人尽其才、吸引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地处国土腹地,耕地面积大,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多样,水陆交通发达.在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处于吃力地位.中部崛起,一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区位优势;二要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群;三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四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要以城市化为核心,促进经济都市圈的发展;六要全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继提出东部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2004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当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  相似文献   

11.
唐斌  赵文涛 《特区经济》2010,(2):193-194
本文主要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针对中部地区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从生态环保、从分配、就业、收入公平和保障民生几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创新相应的体制机制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丁鼎 《特区经济》2009,(5):189-19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证,同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是中部崛起的突破口。本文在分析中部崛起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不协调现状与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沧州临海区域属于渤海经济发展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位,沧州临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日益突出的后发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产业集群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荣利 《特区经济》2007,219(4):177-178
不仅全国产业集聚整体趋势不利于中部地区,而且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分割的市场、有限的开放性、行政干预过多、缺乏有效整合等因素限制了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亟须妥善应对以上挑战以便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5.
易金平  江春  雷蕾 《特区经济》2014,(4):113-115
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金融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基础上,通过选取典型省份1993-2012年的数据,建立适当的计量经济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积极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因素制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分析其中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永涛 《特区经济》2011,(7):197-198
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目前,对西部地区来说,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Joseph Stiglitz 《De Economist》1998,146(2):199-226
This Tinbergen lecture addresses two issues. The first concerns the principles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low-inflation environment. The second, more fundamental, issue concerns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y which monetary policy is set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hree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Monetary policy matters. Despite some major mistakes, American postwar economic policy has led to far greater stability of the economy. (2) Strategies of opportunistic disinflation or pre-emptive strikes are based on hypotheses for which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support.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called cautious expansionism, would be preferable. (3) A central bank must be accountable and sensitive to democratic processes; there must be more democracy in the choice of decision makers and more representativeness in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彭林君 《特区经济》2007,(8):176-177
金融支持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部地区的金融现状出发,阐述了构建中部地区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19.
侯文亮 《特区经济》2009,(9):196-197
从经济学视角,揭示了资源税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很强的促进效应,其机理包括: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以促进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建立,以及合理分配资源收益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出我国资源税税制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