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货币错配会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主要从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国际学术界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国际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改革方案,但每种方案都有不足,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可以发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实际上是稳定性差,要达到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稳定性这一目标:改革IMF;构建全球性新的金融架构;安排好区域性货币将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体系不仅具备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性规则)和基本功能(减少不确定性),而且还具备制度的本质特征(公共品)。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史,无论哪种国际货币体系,其正常运转都得依赖于国际合作。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利益使得作为公共品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够在"无政府"状态下达成合作与合理秩序。霸权衰落后的国际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各国的国内协调与国际协调权衡或决策的内生需求,并可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既取决于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又离不开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尤其是美国)与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合作。国际货币制度合作的路径取向应是从区域性合作到全球性合作。无论是为了寻求多边世界的合作还是作为利益的相关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都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其突破口在于推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与东亚金融合作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生产体系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始终不能摆脱美元,造成货币错配.解决货币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峰 《特区经济》2010,(1):89-90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要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货币尚未统一的现实条件下,货币错配是一种普遍现象。根据一国对外资产与对外债务的状况,可以把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与债务型货币错配,本文首先探讨了这两种类型货币错配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其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最后,提出了防范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的属性——基于国际货币契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所突显出的信用本位制下无约束的货币泛滥,碳货币既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则从全球碳交易体系的货币视角提出了"碳货币"本位的全新货币体系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货币尚未统一的现实条件下,货币错配是客观存在而又难以回避的普遍现象。我们根据一国对外资产与对外债务的状况,可以把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与债务型货币错配。本文首先介绍货币错配研究的若干理论;其次,结合中国的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特点,进行成因分析;最后,给出了弱化中国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雪丰 《理论观察》2011,(4):120-121
国际货币体系从19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是应该选择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还是选择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下对建立超主权货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特区经济》2009,(8):58-59
在第二次全球金融峰会召开之际,周小川行长发表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对特别提款权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突显,提出了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背景、意义、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国际化,在适应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其内在矛盾成为世界经济失衡、汇率大幅波动以及流动性泛滥的重要因素。解决美国主权货币国际化助推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巨额债务问题,需要美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还需要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改革,从美元主导的单一货币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美元、欧元以及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共同构成代表和主导北美、欧洲、亚洲等三大经济圈、覆盖全球经济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研究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内在矛盾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发展路线的历史逻辑,对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理论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世界储备货币基础的体系。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出发,来阐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并明确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曲艺 《改革与战略》2012,28(1):39-41
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暴露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和不足,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文章从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欣  马莉  邓谭星 《特区经济》2011,(1):105-10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进一步暴露出来:美元本位制放纵了美国的过度消费,国际资本流动缺乏监管以及不稳定的汇率体系加剧了危机蔓延。虽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面临美元霸权、改革成本高等方面的阻碍,但改革现行的IMF以及扩展国际救助范围,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已然成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罗珺 《特区经济》2009,(7):77-78
欧元虽然在整个货币体系结构中地位逐渐增强,可就现阶段而言,美元的霸权地位仍然很难被其他货币所取代。但从长远来看,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稳步地推进的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才能真正支撑起国际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表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本文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建立统一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改革国际汇率制度、改革IMF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reation of a common currency for the industrialized democracies, notably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A common currency implies a common monetary polic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which are discussed. The rationale res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symmetrical financial shocks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asymmetrical real shocks for these large, diversified economies, and that one of the growing sources of financial shocks will be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mong national currencies. These financial shocks will in turn disturb real economies, such that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mong major currencies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sources of shock more than shock absorbers. Such a common currency would also make it much easier for emerging markets to frame their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