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协同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是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具备长期动力和短期动力相互交织、多空力量相互对冲的特征。要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步入黄金律增长路径,必须寻求到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协同的政策组合来破解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局面,以更加积极的民生财政政策来对冲短期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刘曦 《辽宁经济》2009,(7):18-1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热点,从中央到地方传递出的“更大力度改善民生”信号给人们带来更多温暖和信心。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全面支持和促进就业的关注要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元化融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对房地产业连续五年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9年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009年全国房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当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业绩增长达到45%,2009年的疯狂透支了未来。2010年伊始,国家调控政策开始出台,说明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已从保增长过渡到调结构和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从过度宽松回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  相似文献   

4.
鹿英姿 《天津经济》2008,(12):16-18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国务院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引起经济各领域的变化。本文着重分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产生什么效应。  相似文献   

5.
雨佳 《东北之窗》2010,(7):24-25
重大政策陆续出台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民生工程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善民生来促进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省级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狠抓落实,拧成保增长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战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扑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议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少维 《开放导报》2004,(3):20-25,33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贷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保证。老有所养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之一。本文使用西藏民生研究中心2018年拉萨市农牧区民生发展调查数据(LLDR),其数据显示,拉萨市农牧民的养老保障满意度整体较高,其没有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对办事流程不了解、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经办机构开展政策不了解等。通过Logit回归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变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显著影响养老保障的满意度,社会资本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却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增强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民生支出,使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财力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建立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又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显著增加和国债规模显著扩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对1952—2007年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1952—2007年,我国的财政是可持续的;从短期来看,1952--1978年、1979—1994年,我国的财政也是可持续的;但1995—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财政赤字政策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路径:以改善民生为基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应增加,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相比较,我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方面的支出仍然偏少。因此,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压缩的公共服务支出和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后增加的财政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领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5~2007年辽宁省十四个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人均GDP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定量地研究了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辽宁省基本建设支出与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基本建设支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而民生性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则为负;同时也得出我省人口数已经达到规模不经济状态的结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龙玉其 《改革与战略》2012,28(7):114-117
老年保障体系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老年保障体系的属性和政府的职能定位来说,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老年保障体系发展中的作用。目前,老年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难以得到满足,这与政府未能充分、合理地发挥作用息息相关。未来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在老年保障体系发展中的宣传引导与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老年保障体系的相关法规与政策,完善政府对老年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江洋 《特区经济》2011,(5):134-136
宽松货币政策、产能过剩]资本逐利性等是造成房价上涨的宏观外部因素。房价上涨是个人利益选择与交换。房价上涨有门槛作用。政策调整将影响房地产价格,但决定房价还是价值规律,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土地招投标政策提倡简单性原则。文章还探讨了政府出台房地产政策根本目的和底线。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入地方公债制度是我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可行选择,然而,它的引入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遵循行政监管与市场化发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投资决策责任制,这也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次贷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已成事实,中国经济转型在所难免。本文所论述的经济转型不是以往学者所讨论的体制转型,而特指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以往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危机后出口受挫,再过度依赖投资势必引发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本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拉动内需,而拉动内需必须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结合起来。当前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的重点在于消除民众消费的瓶颈,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