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浩 《特区经济》2010,(10):267-269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工业污染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并认为应该从制度创新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腊梅 《特区经济》2008,(11):221-223
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集群治理的困境,如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导致的企业集群内部"搭便车"、"敲竹杠"、"恶性竞争"等问题。要走出集群治理的困境,必须进行集群治理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村霸"现象的出现是我国传统乡村治理失灵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社会文化与制度设计角度对"村霸"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两方面提出对策:一是宏观制度体系与结构方面,如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制度的完善以及新型乡村治理结构的建立.二是对于"村霸"与宗族恶势力的打击与综合治理,不仅要多部门参与,还要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现舰和治理方法,重点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提出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阻碍我国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集群治理低效率,如集群市场治理机制失灵、政府治理低效、集群自组织机制失灵和集群协会治理机制失灵。乡镇企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健全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提高集群治理效率。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创新和治理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是要确立集群市场治理机制基础地位、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健全集群自组织机制和集群协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农村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依法治国背景下,将环境污染的治理预防纳入到法治轨道之内,也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文章在阐述农村环境污染法治化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从立法层面、执法层面、司法层面、监督层面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依法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和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全国及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治理没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各地正面临环境越污染越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区域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龙 《北方经济》2009,(11):36-38
一、我国推进区域治理的必要性 (一)全球视角: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治理的演变20世纪30年代以来,奉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经历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这些国家开始认识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此后这些国家的政府开始介入经济发展,通过政府的干预行为来克服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采用集权式的政府管理,东亚经济的腾飞似乎向世界宣布: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分析现状,找到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只有标本兼治才能有效地遏制住这种局面。要实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的紧迫性,要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营造和谐美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面临市场失灵与市场化不足、政府失灵、个人失灵并存的困境,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及其产权交易的复杂性,政府需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服务、营销等多种方式实现促进和完善市场机制、预防和纠正经济主体的失灵以提升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以及兼顾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采取的治理战略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联合治理,掌舵与服务并重,注重保障人力资本市场的运行条件,既要治理也需预防。  相似文献   

11.
陈巧 《改革与战略》2014,(7):86-90,140
甘肃省大中型水库的历史变迁所导致的移民迁徙、补偿与开发的问题,是制约甘肃省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紧扣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线,通过座谈、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库区移民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库区教育水平有限、人力资本质量低下、医疗卫生条件不好、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以及环境破坏污染问题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地区2012年的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评,研究发现,不排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干扰会导致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的高估,而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后发现,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偏低,只有0.682,规模无效率是阻碍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还发现,东部地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较高,而中西部则较低,这主要由三大地带间的规模效率差异所致。将中国省区工业水污染治理效率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类后发现,中国没有"低高型"省区,多数省区是"双低型"或"高低型"。  相似文献   

13.
杨俊  邵汉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45-47
工业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力量。文章在介绍了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特性,同时考虑了“好”产出的增长、“坏”产出减少的环境技术效率。利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测算了我国36个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评价了2001-2007期间各行业年增长与环境协调性的状况。研究表明,文章所用的模型能恰当地反映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经济利益与环保压力、防治与排污之间的博弈,影响着大气污染治理的绩效.过去的环保政策和治理行为表明:逐利博弈下,环保治理“罚”得很困窘,防治污染的效果不大.只有设计出多重激励下的“奖”励政策,才会产生很好的大气污染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使各省市能够对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进行核算,衡量经济生产活动和环境污染治理.但目前由于自然资源要素界定不统一、实物量数据收集不全面等问题,缺乏全国性的环境治理成本分析.选择中国30个省、市大气环境污染等数据,采取环境治理成本法核算各地区污染治理成本并分析其差异性,以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NO x为例,对影响其单位治理成本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能源强度、第二产业比重、对外开放程度与NO x的单位治理成本呈正相关,清洁能源的利用程度呈负相关.NO x单位治理成本与其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U"形关系.因此,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时,不能一味地消除污染、减少排放,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衡量污染治理带来的负担,调整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降低污染物单位治理成本,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的日益恶化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我国欠发达地区正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在严峻的形势下欠发达地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欠发达地区摆脱“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引入、利用FDI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其环境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1990~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引入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两个解释变量,采用不同指标衡量污染水平,对广东省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FDI的环境效应为负,另外,广东省的贸易开放度也与污染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广东省存在。人均收入对环境的影响视衡量指标的不同而不同。最后,作者在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鲸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52-155
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可能采用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现状和特征。文章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际化发展的渐进规律,采用渐进国际化模式,逐步实现从"浅度"国际化向"深度"国际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水污染是整个中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惯性下的产物,在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下,污染的肇事者即湖泊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在环境保护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否意识到自身对环境保护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在考察东湖周边的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评估分析企事业单位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主体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