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王晓斐 《特区经济》2011,(5):217-218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但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佳选择。本文通过对西部生态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今后发展西部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利川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恩施州利川市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利川市农村旅游资源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提出了一些方案,同时也对三峡类似地区农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敏 《魅力中国》2010,(25):21-21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有着瑰丽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旅游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先导,具有经济和战略意义。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长期地处于封闭状态下,交通不方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致使旅游业发展落后。下面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甘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谋求甘西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尽快由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一个旅游经济大省,必须搞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战略;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战略;支持与保障系统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旅游持续竞争力提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琼 《特区经济》2008,(5):52-54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配套完备,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开发一体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市域东部旅游网络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体现特色,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等举措提升其旅游持续竞争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改革与战略》2010,26(5):153-155,160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天水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好的气候条件、相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天水的旅游开发;欠佳的旅游软环境和分散的景点布局制约着天水的旅游开发;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天水的旅游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远离客源市场和周边省份、地区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向天水的旅游开发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星子与庐山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从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转轨,旅游资源整合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分析了“大庐山”旅游资源的分割现状,并提出资源整合的现实可能性,认为星子与庐山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打破行政界线、树立市场开发战略、改善服务质量和健全法制环境四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和整合,最后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贾芳 《开发研究》2004,(5):66-67
甘肃省河西地区因自然环境的独特与历史发展的久远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但该区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原因之一是河西五地(市)缺乏整体开发的思想,未能打破即得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界限。笔者认为,进行整体开发,形成连线成片的经济规模,是河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对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蒸蒸日上,生态旅游业成为西藏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引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生态旅游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解决好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对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提升生态旅游发展质量、增强旅游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邱瑛 《特区经济》2011,(9):158-160
生态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兼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西藏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还有许多障碍因素制约着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针对性地从规划、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静 《特区经济》2011,(1):175-176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深远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并结合我们生态旅游的现状,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促进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闫红霞 《特区经济》2007,219(4):191-192
旅游景区的生态化建设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就旅游景区生态化建设的背景、规划、具体思路进行研究,期望引起旅游地的重视,促进旅游景区的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共生理论的西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艳平  李向农 《特区经济》2008,(10):217-218
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共生系统结构,强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确保系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方向进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系统共生进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章杰宽 《科学决策》2013,(12):27-39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关键性的要素和指标,同时这些要素与指标之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因此,在学科交叉研究越发普及的趋势下,文章基于复杂系统观,以西藏自治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复杂网络研究范式的实用性,并就复杂网络范式在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相关应用谈了些基本看法。最后,文章认为,抛开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研究也应成为未来可持续旅游研究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6.
刘旸 《特区经济》2010,(8):162-164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类型,以其对环境的关注,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被看作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载体,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研究了该地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彭泽军 《特区经济》2007,225(10):208-209
藏区在中央和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扶持下,通过50多年的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典型,认真分析了藏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在全国经济中处于不利景状的思想根源,进而从发展目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当前旅游业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发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华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2-145
无形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文章对西藏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西藏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