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中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2月 2 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商业界的 7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讨论内容包括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和现状、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FDI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外资在华投资的前景四个部分。与会学者在深入分析我国引进外资政策和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就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核心战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277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41.71亿美元,FDI(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近来有人提出,中国引进外资不是不够,而是过多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其实很有限,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应,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主张缩小利用外资的规模、降低引进外资的速度。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观点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于2004年2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内外投资机构与商会的高级管理者出席了论坛。研讨的主题是“中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反思与展望”。论坛立足于在理论和经验层面上对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和现状给予说明,并对未来的引资政策提出建议。会议主要包括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和现状、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的影响、FDI与中国的技术进步、外商在华投资的前景等四个方面的议题,并提出一些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引进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机制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引进外资的成本和收益?中国引进外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引进外资是否存在最优规模?如何通过引进外资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如何使引进外资更好地为中国技术进步服务?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复苏之后,是否需要调整引进外资政策?如何调整等。与会代表对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这里刊出论坛观点综述及选登讲演人陈炳才、江小涓、王春法、余永定、胡祖六的发言,同时刊登张永《中国挤占了其它国家的外国直接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认识到引进外资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外商直接投资所提供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信息、产品和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曾对引进外资实施抵触政策的部分拉美国家和日本亦开始重视外资的引进工作,这使中国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上半期的引进外资高潮曾带给中国好几年的经济繁荣,从此,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中一些人就认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金光大道”──只有引来大量外资才能振兴经济。特别是经历了过去持续五年之久的经济波动,需求仍然不足,面对起色仍然不大的经济局势,就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再创引进外资的新高潮,才能摆脱经济发展上的困境. 真有那么多资本 在瞄准中国市场吗? 可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真的会一浪高过一浪吗?九十年代上半期所吸引的主要是港台中小资本,能够移到大陆去的港台中小资本在这一阶段多已蜂拥而去,后续追加资本…  相似文献   

6.
被外资掌控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梁 《新财经》2008,(7):94-95
2008年2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违反贸易规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外资引进和产业安全问题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在我国发生一次。 1980年争论焦点:是否应该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有必要? 1988年讨论反思:外资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了? 1995年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有人惊呼“民族工业危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全力抢滩中国。 2005年底,汽车产业五年缓冲期结束前,龙永图与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之间,爆发了是否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何龙之辩”。全面引进外资对我国产业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真的到了威胁或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新财经》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通过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合资后的现状,对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就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积极利用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经贸活动。中国实行的是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并举的外贸政策,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并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引用外资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出现了外资分布地区不平衡,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日益扩大,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减少了江苏省农业引进外资的数量,降低了农业利用外资的效益.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农业引进外资呈上升趋势,但中国也面临着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引资竞争;在国内,农业利用外资拥有良好的经济、法律与政策环境.应当在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完善农业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并对外资并购和订单农业进行规范和监管,以增强江苏省农业吸引外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泰国与马来西亚投资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泉 《亚太经济》1995,(4):48-50
泰国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都比较快的国家。近几年来两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许多人士预言,它们将是未来亚洲的两条新“小龙”。吸引大量外资是两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两国投资(主要是外资)的政策,对于探究两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一定积极意义。 泰国和马来西亚都十分重视引进外资。泰国迄今为止先后制定了四部投资法。  相似文献   

10.
引进外资是战后各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然而,日本却被称做是最后一个不靠外资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战后虽然日本也通过出让股份、接受贷款、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同外国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了部份外资,弥补了内部资本积累的不足,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在资本自由化方面有很多独自的特点。战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政策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严选制度。根据1950年日本政府所制定的“外资法”,对于希望引进的外资采取个别审查的严选制度。选择的标准是:①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者;②直接投资对于重要产业或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对日本经济的复兴有不良影响者不得引进、基于上述几项标准,即对日本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