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40个样本村的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投票取向及其理性程度、选民在选举中参与行为以及竞争理念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在村委会选举中,选民的选择行为已趋于理性化,越来越多的选民能积极参与选举,并敢于在选举中公开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即使是那些对选举活动弃权或冷漠的选民,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由于观念与素质所限,倒不如说是对选举的失望所致。不过,目前村民的政治文化是分层的、多元的,既有公民文化、顺民文化、也有臣民文化,还有暴民文化。因此,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发展尚需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09,(12):9-9
据新华杜报道规范村民选举委员会产生程序。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必须依法推选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任意指定、撤换。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村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一作,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村民委员会成员侯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不履行职责的,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小组讨论同意,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或者另行推选。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中的贿选是现阶段村民自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关注导致贿选行为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原因不同,本研究以浙江西部37个行政村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村居民对选举投票的态度出发,考察了倾向于接受贿选的村民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表明,村民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村庄共同愿景对村民的选举投票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制度不信任、人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少和村庄共同愿景不强烈的村民更可能是中间投票人,也更倾向于接受贿选。加强村民社会资本的构建可以减少贿选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选举的民主化潮流正呈迅速发展之势。但暴露出的选举违法问题也日益严重。选举违法从主体上可分为选民或代表违法和选举的组织者违法。选民或代表的选举违法有:贿选:对候选人进行诽谤、攻击;宗派势力影响,或使用敲诈、暴力的手段破坏换届选举。选举组织机关的违法:错登、漏登选民;分配代表名额和划分选区中的违法;代填选票、篡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实施30年来,竞选激烈程度普遍提高,特别是有大量集体经济资源的村庄,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贿选的现象。为探究贿选的发生机制,本文以Y村城中村改造征地纠纷下的村委会选举为案例,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的角度,对Y村政治域、共用资源域和社会交换域中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不同主体利益博弈是选举纠纷的本质,村民、竞选者和基层政府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违法贿选,接受贿选,默认贿选)成为这三方利益博弈的均衡。即便放松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由于村民相信贿选者和基层政府在未来会合谋侵犯集体利益,他们还是会做出接受贿选的短视选择。  相似文献   

6.
诊断“政治冷漠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昊 《中国改革》2004,(7):11-12
一不久前,《中国人大》、《浙江人大》等杂志纷纷撰文指出:目前,在许多地方,选举人大代表的选民的厌选情绪日渐浓厚,选民对选举表现出的政治冷漠已成弥漫之势。“选民参选率虽然很高,但冷漠的心态显而易见:或者抱应付的态度,投票时随心所欲;或者怀游戏心理,甚至进行恶作剧;或者随大流,有的还乐于接受他人的包办代替;或者对贿选等违法现象熟视无睹。”其实,类似的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长久存在的痼疾,是普遍的政治冷漠心理的反映。就在几年前,针对政治冷漠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北京进行了有关“北京市居民社会政治文…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05,(11S):58-58
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贿选的标准。一般来说,“贿选”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贿选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村委会选举,明确了贿选、妨害选举等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9.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选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能使村民直接参与公共权力的分配,从而使公共权力获得最大的合法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贿选现象的出现。本文剖析贿选现象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归纳贿选的四大表现,从社会、法律、贿选者等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5,(3):19-19
民政部最近下发通知,就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前期准备、选举过程、选举后的工作交接以及对选举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现状,指出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尚存具体规定比较笼统、缺乏详细性和选举争议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缺陷。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需要进一步细化选举程序,完善选民资格标准,增加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性规定,完善选举争议的解决制度和加大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13.
要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深入开展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为主题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对滥用职权、疏于监管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包庇非法经营行为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保证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基层选举的混乱与制度缺失亟待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观察,由于基层选举直面每个选民,选举的混乱和腐败不但冲击着农村的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滞迟着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县、乡换届选举的无序与混乱,特别是选举过程充斥的贿选和暴力,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制度空白为非法操控选举预留了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导致"村改居"社区愈来愈多,"村改居"后村级选举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既给城乡协调发展带来了机遇,又造成了诸多挑战。基于对四川省达州市A社区"村改居"后社区居委会选举中存在的"等额选举"、"另选他人"、"贿选"、"基层政权干预"等困境的分析,本文提出影响"村改居"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三个因素:居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的设定左右选举结果;居委会选举方式影响贿选效果;基层政权机关和居委会的角色定位影响选举的民主程度。  相似文献   

16.
雷弢 《中国改革》2007,(8):37-39
雷弢先生领导的北京选民参与行为课题组,自1993年起,一直跟踪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通过对四届人大代表选举中选民参与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课题组认为:中等收入选民是推动人大选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人们对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的宗族因素带有某种程度的"假想"成分,即将宗族想象成了"强大的敌人"。然而,从观察到的事实看,在村委会选举中县乡政府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与强大的政府行为相比,宗族的影响十分微弱。而且,村委会选举越是公平、公正、公开,选民的选择取向就越是理性化,越能跳出宗族血缘的视野来选择自己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顾问》2010,(6):12-12
农业部、工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通知指出,各地要集中力量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的重大恶性案件,特别要加大对农药生产“黑窝点”的打击力度,及时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例,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坚决杜绝“以罚代刑”。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 ,但在村委会选举中 ,村民的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种侵害行为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特定的产生原因。我国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规定极不完善 ,应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农经新观点     
农业问题专家吴象指出村民自治是民主化进程的伟大起点国务院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最近指出,从1987年开始的村民自治,经过十多年来持续努力,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有近6亿农民在93万个选民点参加过三轮以上直接选举,使一大批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