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南京市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地征用补偿偏低的主要原因,并对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土地征用补偿应以转用后的用途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土地征用补偿的实质是土地总收益如何在国家、建设单位、农民集体及农民个人之间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合理测算土地征用中农民权益受损程度将为我国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采用理论模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程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政府垄断、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以及市场失灵的存在,扭曲了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使得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严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消除上述各因素影响之后,农民分享土地收益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由原来的6.7%增加到59.5%.因此,要有效保护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必须在现有征地补偿的基础上,修正因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导致农民利益损失的部分,显现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并考虑结束单一的土地征用制度,打破政府价格垄断,推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以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的城乡土地使用制度下,由于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存在着“征地制度壁垒”,所以在政府征用集体土地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租源空间,从而导致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而且这种制度性寻租的强制性直接导致集体土地所有者的经济福利损失,并改变了土地使用者、集体和政府之间的经济福利分配关系;建议政府应利用竞争机制来消散制度性寻租的租金。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中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土地征用中,围绕土地利益分割,形成了政府(国家)、土地开发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失地农民诸相关主体利益关系。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许多权益主要被政府及土地开发企业侵吞,在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非合理性。因此,通过改革观行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调整不合理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增值收益分配利益失衡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地征用与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从分析土地增值收益内涵、成因入手,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利益失衡矛盾焦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目的: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解决中国土地征用中的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政府介入经济关系的强制性破坏土地市场经济关系,政府制度性租金相对值约为17倍.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利用竞争机制消散制度性租金,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分配.  相似文献   

7.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部分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但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却存在着土地征用正当程序缺失、目标泛化、补偿标准偏低等有损农民利益的现象。因此,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法律程序、确立土地合理价值、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补偿金标准并使用包含障因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完善广东土地征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饶 《南方农村》2009,25(2):34-36
土地征用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目前征地机制还不很完善,农民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完善土地征用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极为重要。本文在总结广东征地制度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型土地征用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新型土地征用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并从规范国家土地征用权行使、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土地补偿费生成的科学机制、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征地程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新型征地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土地征用权被滥用的法律基础、征地补偿费和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永兴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文章以永兴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永兴县2007年至2011年五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兴县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中草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研究以为,综合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生态安全前提下永兴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集体土地流转与工业用地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暴露出许多共性问题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在既有制度安排下 ,合理、合法、有效地流转集体土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详细调查北京三种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 ,对通过流转集体土地获取工业用地方式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创新效果怎样、是否具有普适性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基于GIS技术支撑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思路。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以GIS手段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分析、处理为基础,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依据,可形成对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的智能支持,从而基本实现规划成图的自动化,提高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有很多,实践中大多只考虑其中一种,评价指标单一.在湖北省保康县重阳土地整理项目区尝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综合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农地使用权可转性理论,通过对南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南海市农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是南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仅促进了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制度经济绩效。因此,合理界定和安排农地产权,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地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了严格的保护制度,各地也尝试构建耕地保护的补偿机制,但补偿价格的测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科学的方法,多是结合当地财政状况和经验值进行估算.本文从土地发展权损失的角度,通过量化发展权受限的损失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价格进行测算,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廊坊市作为河北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近些年来农地征用日益增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被征地的农民普遍存在的社会焦虑情绪,容易与相关部门产生冲突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且征地补偿机制不健全,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不力。所以应该格外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加强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力,以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孙会  纪兰 《新疆农垦经济》2011,(5):18-20,24
低碳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立足于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以苏北作为个案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