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境经济》2014,(Z1):26
正201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环境经济》杂志在跨入2014年这一刻,已经10岁了!2004年也是特别的一年,只因《环境经济》杂志面世了。虽然我只陪伴着杂志走了2年,或者说杂志陪我走过了实习与毕业。没有"很深很深"的感情,但是也有"很深"的感情,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它,有时客户收不到杂志,杂志也没有退回。我在想,杂志去哪了呢?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言过其实。但是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会因为订户收不到杂志退回而懊恼,会因为杂志客户既没有收到、而我也没有收到退回而郁闷,因为我在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尝试过更换邮寄  相似文献   

2.
骂人的艺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缘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知已知彼骂人是…  相似文献   

3.
毕淑敏 《新经济》2014,(27):98-98
我是一个很爱吃巧克力的人。在瑞士的时候,导游的一句话让我来了兴趣。导游说:“世界上哪里的巧克力最好吃呢?是瑞士。为什么呢?因为巧克力主要是由可可脂和牛奶构成的。”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1,(20):75-75
从目前来看,购买艾美表的客户更多的还是注重了产品的设计和品质。 商周刊:有人说中国消费者会因为产品展示其地位,从而冲动消费。但是这与艾美这个品牌想表达的理念是不吻合的,你对于此有何感受?会因为这部分中国消费者而做出改变吗?  相似文献   

5.
毛丽冰 《经济》2012,(3):134-135
“为什么通过邮局寄送的杂志全年都没有收到?”内蒙古赤峰市一位温先生近日向《经济》记者反映.2010年底,温先生订阅了几份2011年北京发行的杂志,到2012年初,有的杂志一份不落都收到了,有的杂志会延后一两月收到,但是,最让他头疼的是,有的杂志竟然一本都没有见着.温先生无奈地表示,虽然慢一两个月收到,好歹还是能见着面,但是全年都没有收到的杂志,真不知道是去了哪儿?  相似文献   

6.
韩进军 《经济世界》2002,(12):54-56
今天,我们都知道客户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客户至上的口号。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座右铭。但为什么许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呢?为什么许多产品消费者明明需要却不认可呢?原因就在于客户有偏好。我国企业界有一个几乎人人都熟悉的“市场分析法”,那就是动不动就说中国有12亿人,每个人只需买一次,一次1元,企业就可以销售12亿元。这种分析方法的毛病在于看到了需求但忘记了偏好。所谓偏好,就是客户比较喜欢甚至热中的情绪,而这是在普通的市场调查中很难发现和判断的,也是市场调查调查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5,(2):77
到处旅行固然可以体验很多风土人情,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家,你永远不可能再找到这样一个充满了纯粹感情、也不会有任何旅游胜地能让你心里产生这样留恋的地方。春节长假就要来临,年关来到之前,又要掀起旅行的高潮。繁忙的都市人终于有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通过旅行来放松自己一直以来紧绷的神经。但是面对风起云涌的旅行浪潮,你能淡定吗?值得庆幸的是,去年春节年假,我由于家里原因,没有时间去旅行,简单地收拾下自己的旅行背包,回家、、而正是因为在家里待着,让我体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也让我明白,回家何尝不是一次另类的旅行呢。  相似文献   

8.
“我怎么一直在肯德基工作,反倒成了一个连地址我都不知道的北京时代桥劳动事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呢?当时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人向我们说明这些啊?”徐延格至今仍然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9.
曹林 《商周刊》2012,(5):10-10
对不起,我曾经将抢道和占道看作一种多么平常的事情,甚至抢得理直气壮,占得无比正当、我想过,别人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呢,不然不是吃了很大的亏?我想过,时间这么紧,事情这么急,为什么不能抢一下呢?我想过,这条道反正空着,现在又没有紧急情况,空着多浪费啊,为什么在拥堵时不能充分利用一下呢?  相似文献   

10.
《时代经贸》2005,(10):82-94
您好.我是《财经》杂志的记者.中欧压港问题已经解决了,我想就中美压港问题提问休斯女士:中美的纺织品贸易有没有存在压港的情况,具体怎么样?再有一个问题想问曹会长.您说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统计数据的差距.这个差距对压港也会产生影响,我想问一下现在这方面的情况怎样?  相似文献   

11.
彭国军 《新经济》2006,(9):72-74
两天前,公司企管人员全部加薪,最高加了一千多元,最低的也加了近两百元。全员加薪,按理说应是皆大欢喜,可很快人力资源部就感到了压力,一些员工向人力资源经理倾吐不满,因为自己加薪幅度没有别人大,薪级没有别人高。为何加薪不但没有增加员工满意度,反而还伤了一些员工呢?我想这与根植于我们国人心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很多工厂在开始兴建的时候,周围是没有居民的;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厂渐渐被居民区包围住了,环境投诉也随之出现了。居民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不断,最后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闹到最后,企业不得不搬迁。但是,企业觉得很冤枉,因为他没有环境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平日里下班后或周末时,总喜欢和好友们去钱柜或麦乐迪等量贩KTV场所唱歌放松一下,这样即和好友们交流了感情,也能缓解一下平时上班的压力。不过这个周末我要带好友们去自己的新家玩,可家里没有KTV设备。好友们想唱歌怎么办呢?同事小王就向我推荐了酷我音乐盒这款播放器,说用它就可以把电脑变成KTV点播机,真有这么神奇,我马上就下来试试。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一个10年中期的时候,美国保持低利率的决策是否导致了购房的增加呢?或者,那些年期间房市的繁荣是否源于人们预料政府不会提高利率?在宏观经济学领域里,要想理清这些混乱的因果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可以给20年后的自己发一封邮件,你会说些什么?你会不会以一种非常正式的语气?因为毕竟到了2030年,你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极端重要的人。你会因为没有及时在年轻时医治好你的膝盖而道歉吗?因为到那个时候,这个小小的病症也许会引发很大的问题。或者,你会把所有截至目前将要实现的所有事情列一张表,用来评价你在未来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16.
问题:我在一家排名《财富》500强的公司里担任高级管理人员长达12年,这些年里我每周工作70小时。但是,5月份我被公司辞退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因为尽管事先我也知道公司的这个工作重组计划(实际上我还参与了这个计划的制定工作),可我并未料到自己竟然也是这个计划的牺牲品。我已经尝试了多家公司的应聘面试,可是我看上去就是振作不起来,我想给我面试的人也一定察觉到了这一点。我现在感到非常沮丧———如果我年龄再大上几岁,真想立刻退休,让工作见鬼去吧。您能有什么建议让我结束这种颓废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将近30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特别是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十分突出,尤其体现在“银广厦”等上市公司严重的财务舞弊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广大的会计工作者没有了职业道德了呢?又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在本文中将通过分析比较,试图解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高昌故城     
西出阳关,如果没有哀怨的羌笛,没有浪漫的牧歌,也没有妩媚的杨柳,破灭了的古城,你用什么来呈现前世的繁华和鼎盛呢?这是一个谜!我和我同车的游伴,我们能否走进你苍凉的梦境?我们能否走进你留在史书和大地上的谜底呢?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商周刊》2013,(26):8-9
机会在哪里?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当每个人都在抱怨的时候。机会就出现了。处理不满,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你跟其他人一样抱怨,你也没什么希望了。所以当我听到别人埋怨时,我就会觉得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机会,会想我可以为这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以来,我零散地写了一些文字,现在选择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收在这本自选集里面。因为这些文章多半是即兴或应景之作,它们自然没有什么共同的主题。但是它们都多多少少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我这些年来对时代的感受与反思,而这些感受与反思,现在回想起来,也非无踪迹脉络可寻。为了读者的方便,我想在这里,约略地追寻一下这踪迹脉络。 这就要从1980年以前我的求学经过说起。我是1959年的秋天离开台湾去美国读书的,离开台湾以前,在殷海光先生的影响之下,我的思想是十足的“五四型”。民主与科学是我的指导理念,传统是我批评的对象。虽然我对这三者的了解都很朦胧,但是朦胧中却很有自信。就这样我去了海外,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活与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