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亟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解决贫困问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截至2017年,贵州省正安县较好地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对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村域重构、促进村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典型案例的经验与不足,对于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吉林省通榆县陆家村的实地调查,客观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与成效,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的模式、经验、存在问题,剖析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的机制。结果 陆家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健全、建设用地更为集约、集体土地实现股份化改革、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乡村治理结构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大幅提高。结论 易地扶贫搬迁可有效促进贫困村域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组织上全面重塑提升,但当前模式存在资金筹集难、房屋不动产登记慢、原地不搬迁户的后续处置问题,在推广中应注意农民财产补偿、后续产业发展、政策适用区域、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村域发展机制为:以人为核心的政府、村委会、农户、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在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与资金的统筹支持下,将农民补偿与安置搬迁相结合、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新村建设与生态修复相关联,形成多重保障多轮驱动的发展链条,有效消除或改善了村域致贫因素,促进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村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土地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空间布局、用地保障、资金支持、不动产登记等几个方面,对土地政策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后续阶段如何进一步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加大用地保障力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田鹏 《农村经济》2023,(10):61-72
土地是搬迁群众最放心不下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如何维护搬迁群众土地权益,利用好“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以及相关后续扶持政策,是过渡期后续帮扶的重要议题。借鉴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阐释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嵌入性理论意涵,在人地关系演化与治理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将土地权利保障和可持续生计重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科学实施后续帮扶提供借鉴。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是多元产权主体、多样要素禀赋和多重治理机制动态演化与辨证互构的过程,其理论意涵及其实践要义是构建有利于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其权利保障的政策体系,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能。易地搬迁人地关系实践应当激活可持续生计主体内生动力,完善保障生计合法权利、提升生计经营能力;同时,人地关系实践还必须利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生计能力和权益保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同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以多元化人地关系和多样性要素禀赋及其差异化实现路径为纽带,健全以生计能力和权利保障为导向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搬迁群众深度参与人地关系实践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文章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性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  相似文献   

7.
田鹏 《农村经济》2022,(9):76-88
易地搬迁产业扶持的核心是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和可持续带贫益贫机制,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有效规避因经营能力不足和扶持体系不完善导致的政策效能低下和产业治理风险。产权视角能够深刻揭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的演化机理和实践逻辑。本文从集体产权视角出发,基于产权主体、权能要素、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构建易地搬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培育模式创新的类型化实证框架,并反思两者良性互构的制度路径及政策实践。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应当充分利用集体产权改革与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带来的制度红利,把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衔接起来协同推进,以多元化权能要素结构及其差异化治理机制为纽带,健全创业带动型、契约带动型、股权带动型、分红带动型等不同类型带贫益贫机制。从产业培育到产业兴旺,巩固拓展易地搬迁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必须遵循产业培育及实践演化的应然规律,健全易地搬迁产业培育长效机制,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切实有效带动搬迁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助力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缓解了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实施的成效,分析了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原承包地的妥善处置事关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成败,以民乐县3个乡镇282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搬迁贫困农户原承包地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搬迁农户原承包地经营选择遵循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理论逻辑,符合成本收益理论;(2)搬迁农户原承包地经营意愿呈现区域差异化,总体上而言,58.2%的搬迁贫困农户不愿意经营原承包地;(3)搬迁农户原承包地经营意愿受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承包地资源禀赋特征、非农就业能力和风险的影响显著;(4)区域资源异质化下,影响搬迁农户原承包地经营意愿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0.
宏观     
正李克强:对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2016年8月22日至23日在贵阳市召开,李克强总理批示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特困地区民生福祉的重点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统筹有效  相似文献   

11.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是移民搬迁至城镇安置点后融入迁入社区的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过程。文章基于无结构访谈资料,对贵州省S市X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生计方式、消费支出、心理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融入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整体融入性较强,基本融入了城镇生活,但部分移民的社会融入性程度低。基于此,进一步讨论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融入城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宁蒗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对居住在"六类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易地搬迁后,如何妥善安置搬迁户关系着当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小康目标的实现。持续、有效的后续扶持工作,事关搬迁贫困人口切身利益,能够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是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活出新面貌的关键。分析了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空间贫困问题是导致贫困陷阱的一大客观原因,作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旨在通过将贫困人口搬离脆弱的生态环境,搬迁到新的安置地,以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基于空间贫困理论,对湖南省、湖北省贫困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湖北省、湖南省现阶段搬迁工作后的总体成果进行测评和评价;另一方面,总结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丰富现有理论体系,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张军庆 《山西农经》2020,(1):144-144,146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之一,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红利最大的工程之一,且系统性强、最难实施。结合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做好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易地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宅基地行政性退出和处置是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重要环节。从工作实践出发,以贵州省长顺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施易地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宅基地行政性退出和处置的现状和困境分析,分别从村庄规划、土地政策、政策引导、产业带动等方面,尝试性探索了农村宅基地行政性退出和处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实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道难题,经过不懈努力,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进入了尾声。在"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下,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成为我国急需破解的重大问题。以东乡族自治县为例,对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现状、政策认同感和困难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法律视角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为了解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后续发展情况,笔者近日赴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重点考察了冶溪镇石嘴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中安置点和来榜镇钟形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中安置点。两个安置点在公共服务发展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搬迁群众翘首以盼的首要大事,推动实现后续发展已成为解决易地搬迁系列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发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为例,立足当前实际,分析面临形势,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更好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出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省份之一,易地扶贫搬迁为甘肃省精准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问题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面临迁入地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弱、搬迁群众就业质量不高、社会融入难等诸多后续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安置地产业支撑、提高搬迁群众就业质量、扶助搬迁群众做好社会融入工作,只有搬迁群众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0.
政策特征和主体互动是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甸德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为个案,解读政策执行困境的生成逻辑。从基层视角来看,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多变的。基层政府和建房贫困户在应对政策变动的过程中,不能承受和解决政策变动带来的执行困难,双方互动的逻辑由"互惠"变成"缺位"和"依赖"。由此,政策执行在基层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政策多变引发的政策执行困境,侵蚀着基层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加剧了建房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和负债风险。要走出困境,应当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吸纳基层行动者参与,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困难,维护基层行动者之间的均衡互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