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更是一种绿色发展方式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农村,就要始终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人们创造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虽然各地政府在党中央的积极号召和感悟下,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力度,但是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将对农村生态环境现存问题与治理困境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在理论与实证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佛山市公民参与政府生态建设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我国地方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公民参与方面存在缺乏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建设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公民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深度不足、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出构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生态建设的合理路径,提供现实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汉江安康段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社区居民、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行为,以及政府、旅游经营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的措施的角度进行调查,建议通过争创全国旅游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修订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文明行为管理专门法规、创新宣传形式、完善旅游+生态经济的产业链等路径,促进域内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绿色生态的发展和生态龙岩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积累发展成果,提高发展实力,接受发展成果。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证明,只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深入整合全面融入生态、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就必须发展绿色生态。一定能够共同建设绿色中国,创造生态文明,共享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近20多年来,可持续旅游已成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极力支持和推崇的旅游发展理念和行动。随着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经济发展形式的相继出现,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节能减排的战略选择,它以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一、低碳旅游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旅  相似文献   

6.
汤静 《旅游学刊》2014,29(12):111-117
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国家)背景下,立法在规制国家与公民关系时,以"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关系"为指针,立法者将侧重点放在国家权力规范设计上,突出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今天,随着"以人为本"法治理念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正取代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公民权利保障制度设计上必然走出传统的"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关系"理念,采取替代性"公民基本权利-国家义务关系"理念。2013年4月通过的《旅游法》作为综合性法律,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规范了国家尊重、保护、促进公民旅游权之义务,呈现了规制"公民-国家"关系之国家义务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关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并随之分析了现如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纠正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引导强化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规范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念相契合,实现"生态人"的全面发展[1]。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与由公众对自然的责任伦理缺失密切相关。生态责任伦理倡导人对自然提前负责和人文关爱,探讨公众生态责任伦理形成因素,对于深化责任伦理研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启发和实践意义。文章对公众生态责任伦理的内涵及研究现状作了阐述、对公众生态责任伦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伦理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指出公众责任伦理作为一种伦理表达模式,是由公众社会属性决定的,其也是有效应对社会环境现状、当前伦理困境、环境理念冲突的必然要求;公众认知水平和能力、公众道德状况、公众价值观是影响公众生态责任伦理形成的主观因素。政府、企业、个人要善于责任预见、勇于责任担当、积极践行生态责任伦理,推动社会文明可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0.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是水资源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革和机制转换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的开端。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和美国的初始水权分配现状,研究表明国外的水权制度分配以市场为导向,更具公平和效率,而我国由政府主导行政分水,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形成的物权公有与私有之分。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优化提出有利建议,为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铺垫基石。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的规范语言,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从美国最有创意的设想变成全球的共同模式,世界各地的国家公园将“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核心理念与各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形成了三种较为普遍的政府治理模式:中央政府治理、中央与地方共同治理和地方治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治理模式影响最为深远,是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的原种,其他治理模式都是由此衍变转化形成的变种.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国家性”“公众性”明显且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完善水灾害防治、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的"四位一体"长江大保护与水安全保障体系,文章通过梳理长江大保护与水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与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从加强基础领域研究、突破"卡脖子"重大技术难点、构建新时期科技创新供给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素芳 《西部旅游》2023,(12):106-108
<正>语言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景区加强语言景观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景区建设水平,同时这也是体现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从语言生态角度探讨生态旅游景区语言景观建设新路径,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切实有效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幸福度,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本文基于PSR模型,建立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了…2011-2015年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值。结果表明这五年期间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有所改善,总体态势良好。同时提出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与常识,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模式;建立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鹏 《当代旅游》2022,(14):93-96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本文简述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以及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提高自然景观质量、增加生态文明教育载体、丰富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公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优化,为森林公园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发展中的一种新型文明形式,甚至还能很大程度的调动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也推进了政策的实施,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也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分析对象。本文主要以——河南省为例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必须以生态文明有关的基本法律为依据,结合生态优先和生态民主的原则,从防治污染、保护资源与生态入手,制定完善的法律保证制度。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其中,文化建设是引领、是思想保障,并已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文化保护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以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中廖村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探索,提出一些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在强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时指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它不仅为乡村振兴计划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让美丽乡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以保存。接下来,本文以淮安为例,对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淮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它为我国未来5年以及中长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全文,通篇都透露出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撑,它的快速发展既会带来区域经济的增长,又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业有效率的发展是学界近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旅游学刊》于“十三五”开局之年以“旅游生态效率与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展开笔谈,就是希望通过各位学者对相关问题的抛砖引玉,引发旅游学界对旅游业发展中生态效率与美丽中国的关注。即旅游生态效率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与提升旅游业生态效率?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生态经济管理体系?中国旅游业如何助推美丽中国和生态之明建设?本期的6篇笔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