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提取了生产性服务业现有规模水平、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因子。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大部分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同时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并且影响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子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生产,高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彰显,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吸纳就业、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关键力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巨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交通网络规划布局的优化及居住空间的转变、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核心功能区格局的转移,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集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空间重构战略实现的驱动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的驱动因素及作用路径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集聚效应对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融合、空间重构演化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驱动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切入点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可以深入探讨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地理的影响力及辐射度。  相似文献   

3.
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并根据分析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合了国民经济部门数据,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利用上海市的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系统地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上海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出结论: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增加.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描述了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仅在部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有相对优势,而山东省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还不高,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度高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最后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日益增加.基于社会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知识经济理论以及产业集群、企业战略管理等视角,依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服务业布局、生产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生产服务业外包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源起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旨在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推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当前正在进行转型升级这一现状,分析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文章提出了为支撑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宁波该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凤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0):124-127
文章简要地探讨了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利用乔纳森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其中房地产业和科学技术综合服务业对广东省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应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有发展不平衡、对地方经济辐射力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五大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获得经验,并对天律生产服务业的优化发展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一方面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小而分散”,对装备制造业“推力”不够.存在着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层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东北这四大板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