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份以来,国内新季小麦收割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地区新麦已陆续上市,但由于上市量尚未形成规模,且收购主体多为个体贸易商,其市场收购主流价格仍未形成。2010年夏粮收购初期,因多元主体入市积极,小麦价格一路  相似文献   

2.
2012年9下半年部分粮食贸易商、粮库选择适当出售粮源,降低库存;腾仓收购新季玉米。而新麦价格处于高位使其价格优势减弱,同时制约用粮企业采购需求。新季玉米的陆续上市将使得玉米市场阶段性承压走弱,进而对小麦的饲用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小麦市场后期将面临阶段性回落。  相似文献   

3.
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略降,华北黄淮和东北产区的新粮价格继续走低,东北新粮上市数量增加,但仍未出现收购高峰。销区饲料需求明显减少,玉米市场趋弱。而从我们对贸易商的了解,北方港口的贸易商普遍认为后期玉米价格即将启动,而南方港口的贸易商则认为新粮大量上市后价格仍会下行,对现货市场走势的看法出现分歧。东北季节压力显现大型企业降价自上周开始,产区玉米价格均有所下跌,东北地区新粮仍未批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08,(9):26-26
吉林省玉米市场目前呈现购销清淡,价格整体平稳,个别地区趋弱行情。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维持前期高位,不过收购数量已是非常有限,贸易商及粮库整体收购活动基本停止,出库意愿不强。  相似文献   

5.
日前,安徽小麦产区新麦陆续上市.部分地区上市量较大,而对于贸易商来说市场收购难度依然较大.部分企业也迫于资金压力收购谨慎,目前市场行情较为平稳,局部地区价格较开秤价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11,(9):17-17
从基本面看,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供需仍将偏紧,玉米价格将保持强势。目前国内玉米用粮企业收购依然积极,不少企业采取提价措施来吸引更多粮源:南方养殖业恢复性增长,需求回暖。随着市场的持续消耗,东北粮源逐步枯竭,而离产区新玉米上市还有一段时问,玉米市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国内玉米整体供需较为紧张,预计新粮上市前玉米价格难以回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经济》2009,(5):34-35
一、2009年3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收储企业出库减少,稻谷价格小幅上涨。去年秋粮上市之后,加工企业中晚籼稻收购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统计显示,降幅达到20%以上。同有粮食企业中晚籼稻收购量同比增长90%左右,主要为临储收购,未来将在批发市场通过竞价交易集中销售。  相似文献   

8.
小麦渴望     
今年小麦收购即将全面展开,截至5月25日,小麦市场北方弱市平稳,南方价格下降趋势明显,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与往年相比,新麦上市前,先期收购地区价格偏低是正常的市场状态,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2006年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价格普遍提高,而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实施预案至今还没有正式出台,尽管不会低于去年的大势明朗,但收储企业对具体问题还存有疑虑,导致不敢贸然收购,同时这也反映出今年小麦价格对政策支持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国内玉米市场2007-2008年度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将压制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短期内,国内现货玉米价格在国储收购玉米陆续进入流通渠道后,面临着供给压力。同时,贸易商在今年10月份黄淮地区新玉米上市前,将会积极销售手中留存玉米,市场供给量将会出现季节性增长,价格上涨格局难以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新棉上市以来,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从上市时的三四百元到后期的五六百元,棉花收购秩序混乱,价格乱涨,棉花质量下降,私商棉贩活动猖獗。日前,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全国棉花形势研讨会。纺织业竞争力受损。去年造成棉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各棉花收购企业无序竞争涨价,导致纺棉质量下降,花了高价而买不到好棉,纺织厂增加了成本,亏损严重,出口受阻;二是收购渠道增大,未经资格认证的个体棉贩及地方小纺织厂盲目抬价收购;三是棉农普遍有惜售心理,新棉实际没有大量上市。  相似文献   

11.
目前正是新玉米上市的时期,但笔者走访一些种粮户和粮食收购点,却发现玉米收购市场冷清,农民卖粮意愿不强。l:水价格低迷,农民惜售“现在玉米的收购价格有点低,我想观望观望再说。”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我国粮食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 由于粮价上涨,国内最大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单位——中储粮先后被暂停小麦、玉米的政策性收购业务,粮食局随后发布驳斥“玉米储备枯竭”的公告,临近年末国家又出台了稳定物价的“国16条”。但在如此大力度的调控措施下,去年我国粮价依然上涨约15%。  相似文献   

13.
国内小麦市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面粉消费好转、饲料替代效应明显的提振下.摆脱夏粮收购后期的弱势态势.整体上涨60—100元/吨:10月中下旬.在国际粮价持续下跌、进口小麦性价比优势凸显;国内玉米集中上市,市场价格较新玉米上市前已下跌15%以上.小麦玉米价差明显缩小.饲料替代效应减弱;国内面粉消费需求未有明显好转:粮...  相似文献   

14.
粮食形势     
市场动态·国内国内玉米市场从北到南呈现全面上涨行情近日,从北至南,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行情。1.从东北地区情况来看,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纷纷调高了收购价格。主要原因,一是东北地区本地新玉米上市仍然较少,如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近两日气温有所回升,难以达到脱粒标准;二是当地部分粮库、小加工企业以及贸易商开秤收购,价格较深加工企业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一些,不仅瓜分了深加工的粮源,还令深加工的挂牌价格失去优势;三是由于近日玉米出口价格高企,港口价格暴涨,港口和销区普遍缺货,吉林地区出口贸易和出省贸易利润居高,贸易商…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产区春玉米已经上市,市场季节性压力将逐步加大,预计玉米市场仍将偏弱运行。 随着新粮的上市,大部分贸易商已将手中存粮变现,粮价维持稳定运行。华北市场整体供应压力较大,玉米价格继续下滑行情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底东北地区玉米仍处于上量阶段,但随着需求增加及国储收购信息在市场传开,导致市场风向发生转变,购销双方看涨意愿较浓,部分地区农户惜售心理显现,而贸易商积极参与收购,深加工企业扩大收购量。此外,因销区进入备库阶段对东北玉米需求猛增,导致产区粮源外流增加,玉米价格稳中上行。华北黄淮产区玉米收购价格互有涨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13,(12):38-40
一、10月份粮食市场运行状况 (一)国内新季玉米上量逐渐增加,进口玉米价格回落 1.东北地区玉米上量逐渐增加,华北地区玉米上市略显缓慢 10月份,东北地区新季玉米上市量陆续增加。从已收获上市的新季玉米来看,今年东北地区玉米增产、质量提高。东北地区用粮企业及贸易企业普遍收购谨慎,价格预期普遍较低。随着农户售粮的逐渐增加,用粮企业收购量较为充裕。黑龙江、吉林地区部分大型深加工企业日到货量均能达到4000—6000吨,而上年同期仅在2000—3000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东北玉米市场概况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3月底,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累计收购数量已突破6000万吨,达到6315万吨,约占该地区玉米总产量的68%,再创临储收购的新纪录。去年截至5月31日临储收购期结束时,其收购总量仅为3083万吨。可见,今年临储库存远超预期。另据了解,吉林省的玉米收购总量也已超过3000万吨(含外省流入),同比增加1055万吨,增幅超过54%,其中临储收购数量达到2593万吨。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1,(12):14-14
当前,玉米市场新粮不断上市供应,收购主体谨慎导致承压较大,各主产区价格均出现下滑。现货的弱势氛围传导至期货市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市场形成打压,而市场盼望的收储保护价落空,国家暂时还不会启动收储政策,可能会给脆弱的市场继续带来打压,玉米后期走势难言乐观。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10,(10):23-23
目前,国家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压力依然存在,贸易商受此影响对新粮上市前现货价格的挺价心态也明显减弱,出货意愿因而转为积极,部分地区价格的议价空间略有放大。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新季春玉米也有少量上市,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当前现货价格继续看涨的预期。不过,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对玉米现货价格起到支撑的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