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它对业务主管部门、各预算单位财会工作的冲击,不仅仅是一种付款方式的简单变化.而是一种由现金收付与管理向真正的理财转变。基于这种观点,笔者提出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部门当家理财的一些基本见解,供各地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通过改变财政性资金支出支付方式和程序,规范了财政支付行为,严格了部门预算执行,进一步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国库制度是良好的财政预算管理的一半”。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艰巨,涉及面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国库管理分散支付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一、现行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也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各部门或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及运作方式弊端十分明显:一是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混乱…  相似文献   

4.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最触及预算单位灵魂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可以实现支出直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能够有效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效率。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四师实际,在师相关部门、各商业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四师于2013年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截至目前,60个师直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相似文献   

5.
如何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林业局局本级和所有二级预算单位的全部财政资金收支2003年9月1日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这是继部门预算改革后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项全新改革。如何适应这项财政体制改革,如何做好今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人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为此,财政部相继推出部门预算、国库管理、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四项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公共财政框架下一项高效规范的预算执…  相似文献   

6.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大核心内容。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整合发挥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一、财政支出三大改革之间的关系(一)部门预算是基础。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财政支出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具体实施的载体。具体说来,部门预算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和政府采购的品目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及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我国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有什么意义?本文试论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的含义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以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陆续实行,财政部门不再根据预算数以实拨资金的方式直接将财政资金下拨到各预算单位,而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向基层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按照本年度用款计划拨付用款额度,直接与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进行结算。可见,部门预算编制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因此,基层预算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切实履行预算工作的责任,有效组织并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有效并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逐步进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试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政部门直接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将各单位分散的银行账户全部取消,由财政部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二是在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一般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地区较多。笔者重点探讨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有效并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是保障财政收付体系有效运作的三个重要的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是基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措施和手段。这三个制度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紧密衔接,只有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财政收付体系才能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行之有效的国库管理制度。它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收入都通过该账户体系直接缴人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支出都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该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将对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会计人员多年来适应了国库分散式支付制度的管理模式和会计习惯,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从工作岗位设置、工作程序调整、工作环节衔接、会计电算化核算等诸多方面均不能满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行之有效的国库管理制度.它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收入都通过该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支出都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该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支付,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及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全过程监督、控制的一种制度。根据农业部的要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四级核算单位从2011年12月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本文对几个月的运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本文对这两种财政制度进行探讨,提出强化会计集中核算职能,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实现两种制度的融合、协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第十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所采取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继而发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部门既得利益与国库统一支付间的矛盾;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不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依托的信息系统不能有效满足管理的需要等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会计集中核算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是预算执行方面的改革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河南省内黄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该县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2011]167号),结合实际,为做好预算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要求,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如何建立适宜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核算,最后提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结合荷泽市实际,应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分散收付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管理制度,以促进荷泽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一)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  相似文献   

20.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4,(6):42-43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2005年全面推行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于2005年全面推行。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自2000年启动以来,首先从中央部门开始,随后地方实行试点,截至2003年年底,中央有82个部门、1288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35个中央部门实行收入收缴改革,地方已有26个省份、120多个地市及部分县市进行了这项改革。2004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扩大到140个中央部门,收入收缴改革扩大到50个中央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