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植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植根于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四、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即是以富民为核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手段,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力量,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提高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的多种需求、体现人的最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立足于时代的特征 ,科学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彭跃社 《企业家天地》2011,(10):191-192
“以人民群众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所在。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英雄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确的权力观为理论依据;其科学内涵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断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一切尊重人民群众。其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是“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上台阶是在周期波动中实现的;抓住时机上台阶不能坐失良机和盲目冒进,而要积极驾驭,主动利用;抓住时机上台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形成的邓小平人口思想,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指明了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现实国情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和观点。蕴涵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所有的物、财、信息、技术的配置都须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不仅是当前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初始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邓小平在多个场合都对我国的人力资源有所论述.虽然这些论述散落在不同时期文选中,但他关于人才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不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零散的只言片语.他打破文革的思维,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对我国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了创新性的、战略性的阐述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与坚持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并进行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从而确立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在七个方面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处处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和特色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对科教后勤工作的任务、作用、特点、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所作的精辟论述,不仅使我们倍感亲切,而且更觉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具体指导性。对于我们深化科教后勤改革,推进“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促进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学习邓小平科教后勤思想,提高对后勤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中指出:要大力加强科技与教育事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其中对于科教部门的后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勿忘人民"思想是穆青40余年新闻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形成有深厚的感情根源--感恩情结,坚实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丰富的思想源头--新闻的主角是群众.因此,他几十年一如既往地视人民为"民族的脊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心中,不断地寻求和理解人民群众的理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将经济发展速度同社会主义前途联系起来,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理论。“台阶式”发展理论的实质是发展,内容包括周期论、机遇论、方式论、途径论和目的论。“台阶式”发展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现实国情、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因此,必须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从中国近代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联系来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合理性,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整体性原则,实质上也为我们指出了把“两课”实践教学和现实国情整体的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法的运作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四个环节。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宝库中对其论述尤为精 辟,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深刻内涵。人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人解放与发展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自由、平等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的归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判断,重点确立了“人民至上”的原则。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贯彻“人民至上”原则的战略实践,为我国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本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根本目的的必然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做到正确认识学生;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他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结晶。深入学习、领会和掌握这些论述的精神实质,对于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繁荣和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立了思想政  相似文献   

19.
王金玲 《全国商情》2009,(2):143-144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要求党的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日益成熟,更加具体和明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监督思想萌发于马恩时期,最早由列宁提出并付诸短期实践。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也认识到了人民监督的重要性,并且比较成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监督的基本途径,但在探索其具体实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对此,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合理内核,但又克服了其中不合理的成分,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他尤其注重从体制、制度的根本方面提出问题,因而对人民监督的定位、认识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