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文在客观评价我国矿业权市场的渊源和现状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矿业权和矿业权市场的特殊性 ,并依此对我国矿业权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业权会计核算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相关法规的健全,矿业权市场日益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开发制度逐渐确立。矿业权价值成为矿山企业重要的资源资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核算。本文在对矿业权价值会计归属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业权制度对矿山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指出矿业权价值以矿业权使用费评估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并将其和权利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共同作为矿山企业的递耗资产来进行核算;同时考虑将递耗资产按照适当的方法分期摊入矿产品的开采成本,以完整、真实地反映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最后,对矿业权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4.
当前我国矿业权混乱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模式下制定的“矿产资源法”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尽快制定“矿业法”;勘探和开采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也是造成矿业权的混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矿业权是一种具特许经营权的无形资产 ,其评估价值是矿业权交易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矿业权评估值与实际的市场交易价格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以期引起资产管理者和评估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李江英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6(3):55-59
动产抵押担保是为适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在传统民法体系之外创设的法律制度。我国《担保法》虽也规定了动产抵押担保制度,但这一制度的法律规范本身及实施中均存在相当问题。本文对动产抵押担保的物、动产抵押登记与动产抵押契约发生冲突时抵押权效力的界定、动产抵押登记期间的法律性质、动产抵押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等重要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实务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设置矿业权制度、合理界定矿业权法律关系,对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矿业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入手,对矿业权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义务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的矿业权理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独立担保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融资担保形式,它具有独立性、单据性、付款责任的第一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独立担保人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欺诈索赔的风险。在独立担保中,担保人的权利是有限的,包括审查权、抵销权、追偿权和抗辩权。为了减少风险,保护担保人的合法利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法而正确地行使抗辩权。担保人行使抗辩权的法律依据包括:担保书、国内法、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据此,担保人的抗辩权可以分为两大类共八种。重视担保人的权利尤其是抗辩权的研究,才能解除独立担保制度上的缺陷给担保人带来的巨大风险,使独立担保制度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享有生存权、产权、发展权和竞争权,四项权利构成民营企业权利体系的核心权利,承认并保护民营企业的核心权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产权及其交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信息是“私人产品” ,企业会计信息向外界平等主体传递的过程是产权交易的过程。目前的会计制度安排使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 ,“搭便车”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会计信息产权交易效率低、会计信息质量差。因此 ,必须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 ,实现对会计信息产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机制相关问题及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体系依然存在着债券发行条款的约束作用有限、持有人大会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力较为薄弱、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建议改革债券发行条款设计,强化持有人会议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受托管理人的制衡作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规范中介机构从事债务业务的资质等,以进一步完善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 ,矿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及矿业大国相比 ,在资源利用与资源管理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契机 ,调整矿业政策 ,使之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文章对我国矿业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矿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方照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4(6):125-128
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具备完善的预期违约制度或不安抗辩制度有利于合同当事人顺利履行合同,保障合同目的的实现.由于此,该两项制度被世界各国的合同立法以及相关国际公约所重视.我国《合同法》则同时规定了这两项制度.但在有关问题上却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