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敬豪 《经济师》2007,1(1):36-37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化不是我国产权改革的方向,西方产权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不能成为我国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外壳被炸毁,剥夺者被剥夺以后,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在我国学术界曾长期认为,是指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但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3.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指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存在重建的问题,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雇佣的劳动者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否定之否定,指的是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存在着否定之否定进程.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商珺  徐勋光 《经济师》2008,(3):89-90
经过七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产权表现出集体占有所有权的单一产权结构特征,产权改革滞后,是后勤实体缺乏深层次激励的根本原因。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视角,提出了后勤产权改革应以产权多元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方向,合理设计股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既要避免片面将私有化、民营化等同于有效的后勤产权制度,又要避免公共产权和垄断权利的低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的构想,对其内涵的理解学术界一直共识难达。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学术界重提对该命题的阐释。本文首先归结了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进而分析了各派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未来社会所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内涵的理解;文章结束于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上,已有三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一元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经典模式;前苏联斯大林提出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的“二元模式”,这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模式;我国改革20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主张公有制应有不同类型、多菜式和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多元模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创新模式,它是一种即坚持马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马克思提出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的实质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但又不等于公有制本身,而是公有制的一种优化的实现形式,具体讲是“劳动者个人联合体所有制”.本文对马克思这一观点的形成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据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有必要和可能把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个人联合体所有制”企业,并建议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快速推进,但如何优化配置公共财产所有权边界问题,一直是一项非常困难而复杂的现实课题。本文以一个政府、服务企业的公共产权配置为基准模型,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不完全合同和权力理论来揭示混合经济中公共产权配置的实质及其机制。本文超越西方产权理论以私有产权为基准的分析理路,提出一个混合经济条件下公共产权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其有效配置应该是客体效用评价、主体专用性投资、主体权力收益三个关键维度的择优匹配过程。利用这一分析框架,论文对自然垄断行业、非营利性组织两类典型公共产权边界的配置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当前我国混合经济态势下如何优化配置公共财产的所有权边界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有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有制模式的战略转换,其目标模式是构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公有制模式,即以广大劳动者个人产权及其社会化联合为核心的“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股份制改革不是要改变公有制的性质,而是要把现存国有制的行政化占有方式改变为社会化占有方式;股份制的分散产权特征和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集中产权特征是相统一的,股份制可以成为国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制的改革不是变国有制为集团所有制,在现实运动中它不可能把国有制演化为集团所有制;股市制的改革不会造成一个以剥削为主的食利者阶层,股市的存在和投机性也不会必然地破坏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正确理解”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拜读了王成稼同志“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一文后(下称王文),认为这种“正确理解”是值得商榷的。王文绕开了马克思为什么在这里采用“个人所有制”的用词,而不是用一般“公有制”;如果说这只是“消费品分配原则”,为什么马克思要改变初衷,在这种场合去突出消费品分配问题;最后马克思用“重新建立”这个既肯定又加强的用词,又有无特殊含义;等等问题,看后觉得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于是“个人所有制”这个被人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遂又成为学术界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仅就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的不同理解概述如下。一、“个人所有制”是否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一种理解是,消费品个人所有说。如有人说,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当是公有制。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是与私有制相对称的,它指的是对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而不是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建立企业制度的目标之一是借助于产权的结构来克服现代协作群生产中的要素所有者的偷懒和道德风险问题。而产权的结构安排受到企业财产的所有制的影响和牵制。因此本文要分析和研究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所有制基础对企业效率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影响。对公有制的理解不同,企业制度的安排和产权的结构也各异。但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以及中国的企业改革业已显示,由政府或国家代表和体现的公有制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佳的。本文将考察这种政府代理的公有制以及南斯拉夫的政府象征的社会所有制(socical ownersh-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产权理论对“所有”及“占有”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忽视,使得人们常把产权关系简单地等同于财产的所有权关系,由此而把产权制度简单地等同于所有制。致使产权理论研究难以深入。本文从评述经典的产权理论开始,重新认识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论述产权制度的评价标准,以图抛砖引玉,把产权范畴的理论探讨引向深入,为改革实践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开启了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向股份合作转变的第二次农村经济制度改革,而对于那些在农村仍然保留着集体或部分集体资产的村镇,如何处理这部分产权成为农村股权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观点主张把集体资产直接分给农民个人,完成家庭承包制的补课.在农村改革又一次面临关键时刻,重温马克思关于“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为顺利完成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供了的方向与指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描述关系的概念,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正是西方产权理论的研究对象。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考察所有制关系问题的,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确认,是产权关系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正> 拙著《产权理论及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1994年12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与其说是个人思考和心血的结晶,不如说是改革时代的产物。改革的时代需要改革的理论,而改革的理论,首先要对传统理论进行“改革”。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世界都面前着各自的问题,而核心问题却是寻求和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基本制度——产权制度。但传统的产权理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已妨碍人们解决现实的问题。这里撇开西方产权理论的局限不说,仅就我国数十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产权理论模式来说,已日益显露其偏颇和僵化,这个理论模式可用一个公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深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实现政企分开,强化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 “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努力寻找极大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它是人类彻底解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停止个人生存斗争,实现全球和谐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