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有制度作为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民法典不可或缺的制度。罗马法的占有制度为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日本民法等对占有制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出发,分析了罗马法上的占有制度对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影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提出了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如何完善占有制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炎 《投资与合作》2014,(6):382-383
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的《十二表法》与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的《法经》,分别是罗马法系和中华法系的起源和基础.在共性方面,二者都产生在公元前5世纪、拥有相似的历史地位以及均具有古代法律文化诸法合体、原始性和野蛮性的一般特征.在差异方面,二者因不同的背景不同,体现在法律内容、立法途径、立法目的、立法价值取向和法律精神上也有明显分别.通过对《十二表法》与《法经》异同的比较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清晰认识和理解《十二表法》与《法经》,以及他们各自代表的罗马法系与中华法系在第一部成文法制定时代就产生了分野.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民法在法典化的过程中,继承了罗马法法律人格理论中的有益成份,抛弃了该理论中的不足成分,用权利能力的概念取代了罗马法的法律人格。权利能力的本质是平等。受权利能力理论的影响,民法坚实地成为权利法;民法走向权利与义务平衡;民法注重保护人格利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考虑政府行为时,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只能产生微弱的正效应;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金融发展,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才是造成现阶段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原因;政府干预主要不是通过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对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中有一句格言:”干涉他人之事为违法”。这已为其后世诸国法律所确认。然而,也正是从罗马法开始,即有一种无法律依据而干涉他人事务的行为具有阻却违法性的效果,这就是无因管理。  相似文献   

6.
论债是法锁     
沈燕倩 《金卡工程》2009,13(8):170-170
债是法锁,这一概念起源于罗马法.本文仅从法锁的起源、法锁的本质,法锁对后世之影响探讨理解法锁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雪燕 《金卡工程》2010,14(10):120-120
一般认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原则,但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与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只是在法律效果上相同,其仅是所有权人丧失占有后导致其权利效力减弱的逻辑结果。而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却在逻辑功能、构成要件上都与动产的善意取得存在着共通之处。罗马法取得时效发挥着类似于善意取得的作用,两者名异而神似。  相似文献   

8.
不当得利法始于罗马法,集大成于德国民法,旨在调整私法上无法律上原因的财产变动,涉及整个私法关系。中国台湾地区不当得利法继受于德国,其法释义学的建构亦主要依靠学说继受。在不当得利法的体系建构上,类型化区分非常关键。当前台湾地区通说采类型说,将不当得利区分为给付型不当得利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两大类型。前者旨在调整失败法律交易的财产变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市场私法自治密切相关。后者尤其是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旨在强化对权益的保护,有较广阔的适用领域。通过比较法学说继受、本土判例积累以及学说发展深化,建构不当得利的理论体系并使之精细化,亦是大陆不当得利法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中国外资》2012,(16):220
在此要先简单介绍一个法律概念,在德国学说中它被设计来专门处理不作为犯所会碰到的特殊问题,这类型的问题有些近似于原因自由行为,通常也可在事实结构上分成前后两阶段的先行行为及结果行为,不过此处的结果行为相较于原因自由之结果行为又有不同,前者通常于此阶段根本已失去了行为能力,或者因为不具作为可能性而无构成要件该当性;而后者的结果行为通常都已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及违法性,只是精神状态存有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此要先简单介绍一个法律概念,在德国学说中它被设计来专门处理不作为犯所会碰到的特殊问题,这类型的问题有些近似于原因自由行为,通常也可在事实结构上分成前后两阶段的先行行为及结果行为,不过此处的结果行为相较于原因自由之结果行为又有不同,前者通常于此阶段根本已失去了行为能力,或者因为不具作为可能性而无构成要件该当性;而后者的结果行为通常都已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及违法性,只是精神状态存有障碍.  相似文献   

11.
瑞士法中就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但与一般债权形式主义又有不同,体现为登记或交付的物权行为属性,即区分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瑞士法规定物权行为的效力受其原因关系即债权行为之影响,确立了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瑞士的做法对我国未来制定民法典提供了经验,我国应当明确规定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并应当引入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票据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分析入手,探讨在票据市场制度缺失和管制性利率所引起的利差作用下,票据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的异同,并得出票据市场主体的非市场行为是产生票据泡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孔素静 《金卡工程》2009,13(12):68-69
证明责任的内涵分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证明责任的性质一般认为是败诉风险说。证明责任制度有利于法院的及时裁判;有利于调动当事人举证积极性,便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证明责任分配的法则,早在罗马法中就有了规定,以后在历史的岁月中又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主要有待证事实分类说、法规分类说、法律要件说。我国立法对证明责任分配的规定有其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大量学者围绕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结论分歧较大,原因之一是对影响路径的忽略。本文在构建影响路径图的基础上,为大股东治理机制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找到了中介,即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和公司高管治理机制。使用结构方程法和AMOS软件确定了大股东行为对公司财务决策的直接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得出结论:第一,大股东的侵害行为普遍存在,对公司财务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大股东实际控制程度过高,以及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机制、董事会对大股东约束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财务决策的不理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操纵所造成的股价行为以及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结果表明,模拟出来的股价行为符合实证研究的结果;涨跌停板等监管措施无法对操纵产生本质影响,必须引入理性投资者.  相似文献   

16.
黄青峰 《金卡工程》2010,14(4):171-172
罗马法的财产权体系,构筑在宽泛概念的客体物基础之上。法国法与德国法,就财产法这个分支来讲,都来源于古罗马法。作为古拉丁语,罗马法中的res既有物或事物的含义,又有财产的含义。它在法国民法中发展为财产权,在德国民法中发展成物权。英美国家法律对财产的理解是,凡是个人可以支配的、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的东西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财产概念概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大法系财产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何磊璇 《金卡工程》2010,14(11):84-84
罗马婚姻法颇为发达,以至于在以法、德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绝大多数国家的婚姻法都多少具有罗马法的痕迹。即便是英美法系也不例外,至少是不谋而合地具有共同的解释。因此,本文在借鉴罗马法姘合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非婚同居的构成以及亲属法上调整非婚同居关系的一般规则,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保障非婚同居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7年7月30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公布的Topview数据,对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是上证180指数(及指数的自然对数和对数收益率)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上证180指数与保险资金交易行为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在样本期间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对上证180指数(取对数)及其对数收益率的均值产生了微弱的正向影响,但没有对上证180指数(取对数)及其对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以残差或条件方差衡量)产生统计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及防范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徐志宏 《金融论坛》2004,9(1):19-24
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风险并不等于损失,对于一个机制健全、管理先进、内控完善的进取性银行来说,风险更多的是机遇和盈利机会.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生信用风险的制度性因素并没有消除,贷款资产中隐含的大量信用风险并未完全释放,防止信用风险的内控体系尚不健全.在关注信用风险的同时,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职工行为风险,特别是一些员工的善意行为风险亦不能忽视;由于这些行为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及规避手段的缺失,客观上都放大了这些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托业务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人类社会出现私有财产以后,就有了对财产的经营管理、运作、买卖、转让、遗赠等要求,从而产生委托他人代为维护和管理自己财产的信托行为。原始的信托起源于古埃及的“遗嘱托孤”。公元前埃及尼罗河畔,有人设立遗嘱,让其妻继承自己的遗产,并为子女指定监护人,还设立遗嘱的见证人。这种以遗嘱方式委托他人处理财产并使继承人受益的做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托契约”,这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信托行为。真正在法律上得到明确承认和规定的信托概念,源于《罗马法》中的“信托遗赠”制度。公元前 5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