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学,中华民族固有之学问也,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精华,涵盖领域力广,微观探究之深,让世人称羡不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世人对中国文化有着空前的喜爱,国人对老祖先流传下来的精髓也倍加珍惜,国学热遍及神州大地,各中小学校相继开展了不同的国学课程.  相似文献   

2.
胡敏燕 《黑河学刊》2015,(1):100-101
国学教育走进中小学校已是大势所趋,中小学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并配合这一形势,利用图书馆的独特优势,营造国学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以国学理念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全其人格。  相似文献   

3.
杜军平 《中国西部》2014,(37):74-75
<正>近几年,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和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也随之进入了学校的课堂。那么该如何开展小学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国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国学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班队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指向、重点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4.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创了农村小学国学节目到江津区进行专场演出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魅力书坊     
《国学与人生》东方夫子¥39.80海潮出版社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国学经典以国学源头为底蕴参透人生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本书就一些读者感兴趣的学说精髓发表一孔之见,也算是表达一种选择的意向。从中你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从中真正认识到国学的价值,转变你的观念,获得更多的精神启示,成就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林玉洁 《魅力中国》2011,(15):385-386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求学概括为兰个阶段,后有人将其推衍为人生的三个境界并广泛流传。日本民族借茶道向世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可谓与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有着异蓝同工之妙,谓之“一碗见人情”。  相似文献   

7.
钱茂伟 《宁波经济》2011,(12):40-43
"国学"的核心是"文献之学".王应麟是真正的国学大师,其<困学纪闻>的出现,标志着综合性、文献性传统学术载体的出现.王应麟的治学风格,代表了中国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身后的王应麟,为人津津乐道的正是他的学术与思想.  相似文献   

8.
"国学热"的兴起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结果。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我国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了深入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国学教育现状,揭示我国高校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武汉工业学院国学热与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课题组对武汉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国学的涵义和地位、国学教育的意义的认识还是正确的,对国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少数学生对国学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持排斥态度,同时我国高校国学教育存在明显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教育形式和手段过于单一。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洁  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2015,(1):95-98,122
国学教育,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自2007年开始便在学生中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200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100所国学试点校之一,2012年12月获“江津区教委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国学教育)”称号,2009年以“大同颂国学经典诵读”在江津区滨江之夏闪亮登场,开...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5,(2):F0002-F0002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是经重庆市民政局批准的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其业务范围是:开展与国学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开展与国学有关的决策咨询服务;开展与国学相关的学术交流及培训等活动;开展国学研究成果的推介与转化;编辑出版与国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该院“十一五”期间被重庆市民政局评为先进集体,2013年被重庆市社会科学界...  相似文献   

11.
走进凉山     
雷文彬 《西部人》2003,(9):27-29
这是一个有自己文字、服饰、风俗的民族;这也是一个从古到今都令人神往的天国.同样,这也是一个令所有极富冒险精神的人都谈之色变的地方.直到今天,她依旧是那么原始、落后,因此,世人都称她为中国西部的“处女圣地“…………  相似文献   

12.
市场资讯     
《新财经》2013,(11):110-111
第四届国学公益论坛在京举行 近日,由华本机构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家国学公益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国学智慧与企业转型”为主题,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秋风、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阳光壹佰集团董事长易小迪与会进行现场交流,通过主题演讲、巅峰沛舌等形式,分享国学经典智慧,探索企业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13.
校本研修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实践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教师教育形式.该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对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认识、理解、研究和实践,探讨校本研修的特点和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学教育不但是一种启发教育,也是一种养成教育。就广义层面而言,国学教育的延伸不但涵盖了针对学生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需要拓宽教育范畴。国学教育对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力发展,更好地传承。国学教育有利于高效创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得人们更好地传扬优秀民族文化,维护文化遗产,还可以推动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指引人们树立准确的精神信仰与核心价值观,进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加强人们的综合素质。文章在阐述国学教育概念、分析我国国学教育问题基础上,提出五条加强国学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玫  尹露露 《新西部(上)》2009,(5):117-117,116
本文通过对"国学热"现象的探讨,对其在社会和大学校园问的不同表象进行分析,说明了二者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产生缘由以及引起的不同效应,继而阐发了作者对"大学生与国学"的一些独到现点和看法.国学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去承担,因此大学生对国学的态度应保持在不热不冷的状态,既不应盲目跟风不辨优劣,亦不该王之不理,对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妥善保留和合理传播,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部《水浒》名震天下,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在被世人延袭与弘扬着。菏泽作为中国的武术之乡、尚武之地,当地人习武已成传统。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起  相似文献   

17.
见到玄易风的时候,他正坐在咖啡馆,手捧一本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史大纲》入神地读着,看着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小伙翻阅中国的国学书籍,有一种中西文化碰撞的反差,却又透着相互融合的协调之感,让我在惊讶之余,也觉得十分有趣。"这是我正在学习的教科书。"玄易风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我。和其他外国人取的中文名字不太一样,"玄易风"听着似乎更像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对中国的玄学很感兴趣,这让我觉得自己非常特别。"玄易风一脸的自豪。  相似文献   

18.
宗教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盛行起来.哈尔滨具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等优势,也存在宗教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等劣势,面临最具东方特色文化城市奖、72小时过境免签登记和历史与现今建筑环境的融合等挑战.哈尔滨开展宗教旅游线路活动应开展更多主题活动、搞好宗教场所周边环境的建设、打造核心项目、增加主题吸引力和结合宗教特点开展国学、养生、禅修旅游.  相似文献   

19.
依托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国学进社区活动,是践行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高校与社区群众关系的最佳契合点。教育实践活动中,依托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开展的国学进社区研究与实践,既是响应国家、地方民生文化工程建设的号召,同时也是在发扬大学精神,落实高教强省计划,履行高校的基本职责———服务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这个课题很大,可以讲深也可讲浅。从宏观上来讲,自从提倡国学以来,至今没有一个人能给国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哪怕是一个专门讲国学的人来跟我讲国学,当他讲解结束可能我都还是搞不清楚什么叫国学,他也是一头雾水,其实他自己也没搞清楚。什么叫国学?难道你读几段经书就叫国学吗?讲几段儒家的四书五经就能代表国学吗?不能。你讲几段道家的也不能,讲几段佛家的也不能。讲民间所有文化、民族文化都不能把这些称之为国学。这些都不能代表国学,那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