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但却尚未得到欧盟和美国的承认。本文将着重分析影响欧美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因素,同时对欧美反倾销法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相关规定提出质疑,从而提出我国如何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反倾销。  相似文献   

2.
浅谈“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3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3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受反倾销指控数量最大的国家,企业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又屡屡受挫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而很难胜诉。“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外贸、取得与他国企业平等地位的最大绊脚石。而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包含俄罗斯、巴西等55个发展中国家和新西兰在内,仅有56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要想获得诸如欧盟、美国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经贸要闻     
《进出口经理人》2004,(7):12-13
欧盟将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28日报道,欧盟将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份尚未公开的初评估报告指出,首先,中国的会计法和破产法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还不够健全。其次,中国对资源的进出口采取了非市场化控制,比如焦炭出口。第三,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含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体系存在漏洞,保护力度不够。第四,中国金融和企业融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国有企业的融资没有根据客观条件,导致了大量的呆账、坏账。该报告指出的4个方面都涉及体系性、制度性问题,在短时间内,中方显然难以完全满足欧盟的要求。或许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争取“入市”? 最近几个月,我国向所有重要贸易伙伴提出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性质的要求,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听证会、6月底欧盟宣布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步评审结果先后将这场外交攻势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地位”是多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反倾销应诉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新西兰、东盟、俄罗斯和巴西等贸易伙伴相继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形势下,中国距离彻底脱去“非市场经济”的帽子还有多远?本文在介绍美国和欧盟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律与实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认可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和评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全面获得认可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几个月来,我国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外交”当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争执。从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向世界上所有重要的贸易伙伴提出了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要求;随后,世界上的有关国家纷纷对此作出反应。2004年4月,新西兰政府率先宣布: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  相似文献   

8.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遭遇大量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败诉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连发展中国家印度也频繁动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武器对付中国。本文先分析了印度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情况及原因,论述了印度拒绝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争取印度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遭遇大量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败诉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连发展中国家印度也频繁动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武器对付中国。本文先分析了印度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情况及原因,论述了印度拒绝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如何争取印度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6月28日,欧盟委员会在午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步评估报告的结论:“由于中国在四个方面仍未达标,现阶段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结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与近几个月来,南非、新西兰、东盟等十多个国家相继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积极进展形成鲜明反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地区。其采取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认为中国还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所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转变经营观念,遏制出口恶性竞争,组织积极应诉,健全行会组织,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争取欧盟尽早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2.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地区。其采取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认为中国还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所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转变经营观念,遏制出口恶性竞争,组织积极应诉,健全行会组织,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争取欧盟尽早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的初评和美国听证会的结束,结果虽在预料之中,但是,还是对近一段时期以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引起的热潮注入了一剂镇静剂,我们确实应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主动申请“入市”的必要性所谓“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自我国入世协议中反倾销部分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该条款表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内,如果中国能证明符合其他成员的市场经济标准,其他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应按照世贸组织一般规则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反之,则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歧视性政策。这样极易使我国涉诉产品构成…  相似文献   

14.
理性看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全力争取WTO各成员国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原因在于它牵涉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反倾销问题,还有中国在未来时期内如何从战略高度上确立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环境问题。但是,如果中国过分渲染这个只影响到贸易总额0.5%的“市场经济地位”,就难免会使别人将这个问题作为一张牌来打,将主动权完全交到别国手里。所以,应理性看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一方面,解决我们自身现存的问题是根本途径,我们可以把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条件视为深化改革的外部动力,在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完善贸易管理体制,改进各种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外交力量积极寻求他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素宛 《大经贸》2004,(8):20-23
欧盟在今年6月底公布"初评结果",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让中国人大跌眼镜,看来"入市"远比想像中艰难。在欧盟初评报告公布之前,很多人都乐观地认为,欧盟在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上应该会为中国投上"赞成"的一票。然而,欧盟在6月30日公布'·初评结果',,拒  相似文献   

16.
机载平台电子信息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努力的实践从2003年开始,我国即通过双边磋商和谈判的方式开始了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至2006年6月初,共有56个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①除俄罗斯、乌克兰、利比亚等少数几个国家还没有加入WTO之外,其余国家都是WTO成员国。其中,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双边贸易超过千亿美元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及欧盟等国家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给不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不仅是一个贸易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我国要求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获取公正的国际贸易待遇,加快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与损失极大.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冷静对待,力争突破"的方针,力争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与待遇.  相似文献   

18.
解析印度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地位待遇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至2005年底,印度共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88起,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有“赶超”欧美之势。从应诉结果看,与个别审查和承认中国应诉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欧盟相比,中国企业在印度成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比例也要低得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市场经济的五条共性标准,借鉴外国专家的分析,结合我国在反倾销案中的实际,提出了:我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需要别国的承认;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国家”标准;“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个问题应谨慎地局限在反倾销诉讼中加以讨论,而不应被放大到整个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层面;在反倾销讨论中,我们不应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市场经济地位”上,而应更多地注意完善我们的出口贸易秩序,协调好国内企业产口出口的数量和价格,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品牌营销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意识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中国已连续l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5月,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再次宣称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次扣人心弦。本文首先阐述了"非市场经济规则"及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渊源,然后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以期探寻美欧等坚持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